仙人揉腹术!每天揉两次,坚持一个月,血压低了,再也没便秘过

很多时候仙人揉腹术的功效与作用,想要身体 健康 ,不一定非要借助一些 科技 手段或保健品来达到目的,我们可以学学古人最天然的 养生 方法—— 仙人揉腹术 !

揉腹看着简单实则大有学问

揉腹其实在唐代就已经有了,据记载仙人揉腹术的功效与作用:孙思邈常以“食后行百步,常以手摩腹”作为自己的 养生 方法。

中医认为:揉腹可以促进气血运化、充实脏腑、调节阴阳,达到阴阳调和的状态。

中脘穴

中脘穴位于脐中上四寸(肚脐与胸骨下端连线的中点)。指压、指揉刺激中脘穴,可促进胃肠的蠕动。

右手的手心眼,对着肚脐眼神阙穴,以肚脐眼为中心,顺按36下,反过来又按36下,每次正反为一组,可以多做几组。

【 提醒 】:具体一次揉多长时间,应量力而行,10~30分钟均可。揉腹时,经常会出现腹内有温热感、饥饿感,或产生肠鸣、排气等,属于正常反应,不必担心。

【 禁忌 】:腹部按摩不要在过分饥饿或饱餐的情况下进行。如腹部皮肤有化脓性感染或有肠炎、痢疾、阑尾炎等急性炎症时,不宜按揉,以免炎症扩散;腹部有癌症,也不宜按揉。

只要坚持一个月,就有惊人的变化,肠道通畅了,裤子松了,不失眠了,身体都硬朗了,身上的老病、慢病慢慢抽丝而去!

最简单的揉腹方法,可以治疗慢性病!(附:九转揉腹法详细步骤)

揉腹 养生 ,在我国已有数千年 历史 。早在南北朝齐梁时期,达摩写的《易筋经》中就有揉腹法,当时在民间广为流传。

在唐代孙思邈也以 “食后行百步,常以手摩腹” 作为自己的益寿之道。

到了清代雍正年间,方开所攥《延年九转法》便详细地介绍了用手揉腹的方法,并由颜伟绘图说明。

方开,清代安徽新安(歙县)人,是雍正年间著名 养生 家,他创编的“仙人揉腹法”,对保养身心、消除疾病有奇效。坚持揉腹,自能 “通和上下,分理阴阳,去旧生新,充实五脏,驱外感之诸邪,清内生之百证,补不足,泻有余,消食之道,妙应无穷,有却病延年实效耳”。

1

腹部:五脏六腑之宫城,阴阳气血之发源

揉腹为什么能起到保健作用,这是因为腹部在人体有着重要作用。

中医学认为,“背为阳,腹为阴”。人体的肚子上,包括了12正经中的任脉、胃经、肾经、肝经、脾经等重要经络,甚至还有冲脉、带脉等,可以说,肚脐周围,就相当于人体的中心,相当于交通枢纽的环岛。上至咽喉,下至外生殖器,一切的一切,都离不开这个中心。

腹部是五脏六腑所居之处,有肝、脾、胃、胆、大肠、小肠、肾、膀胱等脏器分布,因而在《厘正按摩要术》中,比喻腹部为: “五脏六腑之宫城,阴阳气血之发源”。

常说,“人活一口气”,即人的生存,一分一秒都离不开气,离了气,人的生命就会终结,但“气能益人,也能害人”。虽然人离不开气,但窝气成灾。故治病先治气,气行病自无。

2

气柔则腹顺——揉散阻滞点,是治慢病高招

一切慢性疾患,都可以在腹部找到相应的阻滞点。也就是说,一切慢性病都可以在腹部找到其对应的蛛丝马迹。

由此,我们可以得到这样一个结论:当我们的慢性病牵延不愈,但又不知病因何在、如何治疗的时候,那时您就去 寻找这个腹部的阻滞点 (也许是一个硬块,也许是一个痛点,也许是一个“水槽”,也许是一个“气团”)只要把它推开揉散,您会发现您的慢性病也随之消失了。

如果您没有发现自己有什么慢性病,但推腹时却在某个部位有阻滞点,那您一定要赶紧将它推散揉开,因为那必是个将来的隐患。

3

摩腹——通和上下,分理阴阳,升清降浊,气化之司

脾胃是人体的后天之本, 肠脑与颅脑同根。生理上五脏六腑、四肢的营养,均靠胃所受纳的水谷精微来供养。

脾胃在腹部中焦,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它们是人体气机升降的枢纽,只有升清降浊,气化才能正常。

正如日本汉医汤本求真说的那样: 腹者,生之本,故为百病之根。

如果我们身体经常感觉不舒服,出现脾胃不和的症状,建议您可以尝试一下推推肚子,您会很容易找到阻滞点,然后细心将它推散揉开。

这样我们通过手的感知获取对腹内脏器病变的感应,就能够迅速调整脏腑经气,帮助人体实现代谢平衡。

晋代医家葛洪也强调: “若要衍生,肠胃要清”的理论,清代医家陈飞霞在陈述腹部与长寿的关系中说:“腹者水谷之海,水谷盈也,主寿”。

总之,摩腹之法,可通和上下,分理阴阳,去旧生新,充实五脏,驱外感之诸邪,清内生之百症。

4

关于揉腹手法,今天推荐给大家延年益寿的九转法

延年益寿九转法又名九转延年法、仙人揉腹。「摩腹之法,以动化静,以静运动,合乎阴阳,顺乎五行,发其生机,神其变化。

故能通和上下,分理阴阳,去旧生新,充实五脏,驱外感之诸邪,清内生之百证,补不足,泻有余,消长之道,妙应无穷,何须借药烧丹,自有却病延年实效耳。」

揉腹法详解 :

第一式 :两手缓缓上提,在胸前两手中三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对接并按在心窝部位(即胸骨下缘下柔软的部位,俗称心口窝的部位),由右 上 左 下按顺时针方向做圆周运动,按摩21圈。

第二式 :以两手中三指由心窝顺摩而下,且摩且走,即一边顺时针转动按摩一边往下移,移至脐下耻骨联合处(即小腹下部毛际处),共做21次。

第三式 :以两手中三指由耻骨处向两边分开,一边按摩一边向上走,两手按摩回到心窝处,两手交接而止。

第四式 :以两手中三指由心窝由下,直推至耻骨,共21次。

第五式 :以右手由左绕摩脐腹21次。以右手由左 上 右 下按顺时针方向围绕肚脐摩腹21次。

第六式 :以左手由右绕摩脐腹21次。以左手由右 上 左 下按逆时针方向围绕肚脐摩腹21次。

第七式 :左手置左边软胁下腰肾处,大指向前,四指托后,轻轻捏定;右手中三指自左乳下直推至腿夹21次。

第八式 :右手置右边软胁下腰肾处,大指向前,四指托后,轻轻捏定;左手中三指自右乳下直推至腿夹21次。

第九式 :推毕盘坐,以两手握固分按两膝上。两足十趾亦稍勾曲。将胸自左转前,由右归后,摇转21次。毕,又照前自右向左摇转21次。

如摇身向左,即将胸肩摇出左膝,向前即摇伏膝上,向右即摇出右膝,向前即弓腰后撤,总以摇转满足为妙。不可摇之过急,勿使着力。

练习次序 :

将一至八式依次做完为一遍,应连做7遍。

做完后,起身盘坐,按第九式摇转,左右各21次。

照这样清晨睡醒时做功叫早课,中午做功叫午课,晚上临睡时做功叫晚课。此揉腹功夫男女均适宜,只孕妇不可做。

注意事项 :

1. 凡做此揉腹功夫,必须集中精力,排除杂念。在放矮枕卧具上平铺席子端正身体仰卧在上面。双脚并齐。足心少许弯曲,手指轻轻揉按,缓缓移动。

2. 练功前一般要求解开衣裤,以直接揉摩为宜。姿势第一至第八节,以正身仰卧为主。

3. 揉腹时必须凝神静虑,动作轻松、柔软、缓慢运动,不能用拙力,保持呼吸匀畅,切忌闭气着力。摇转上身时不可过快过急,练功后应自感轻松舒适、无疲劳感为度。

4. 每次如认真做,大约需要三十分钟,越慢越好。倘若有事,早晚两次必不可少。

5. 练功期间,由于胃肠臑动增强等生理功能的变化,常会出现腹内作响(肠鸣音)、嗳气、腹中温热或易饥饿等现象,这属正常的练功效应,可顺其自然,无须做任何处理。

6. 凡腹内患有恶性肿瘤、内脏出血、腹壁感染及妇女妊娠期间,均不宜练此功。

5

配上推腹油,揉腹效果会更好

首先得抹点油,行气活血,推揉也会更省力更深透。

推腹非常简单,两手中间三指相接,由心窝腹中线部位推下,直推至耻骨联合处,共21次。

推几下肚子就咕咕叫了

如果推腹时感觉到细微的硬块、结节、气团、痛点……记得着重按摩这些区域。 以拇指外的四指,稍稍用力拨揉,可以把深部的毒素引到浅表来,把阻滞点揉开,散掉。用劲要灵活掌握,不要太大,以免伤到内脏。

拨揉时,如果出现青紫的瘀点,不用怕,那些都是陈旧的淤血被翻出来,从此不再阻塞经络了。而听胃肠鸣叫,打嗝放屁更是常见的,畅通舒爽。

慢慢你的手,越来越敏锐,脚底热乎乎,还有湿气出来。

肚脐两侧天枢穴附近常出现堵点

孙思邈的仙人揉腹法

揉腹是一种中国传统的养生方法,唐代名医孙思邈就以“食后行百步,常以手摩腹”作为一种养生方法。中医认为,揉腹可以调整阴阳,充实脏腑,促进气血运化。

揉腹是强壮我们中气的,也是能够使我们的内气向里面、收摄、吸摄,对一些脏腑下垂得比较厉害的毛病,如:胃下垂、痔疮、疝气、子宫脱垂等疾病,就练揉腹,气充足之后就能把这些下垂的器官自动吸摄上来,使它回到正常的位置上去。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来看,揉腹能够促进血液循环,加强肠胃蠕动,改善消化功能和排泄功能,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

揉腹保健法又称为“内壮法”,即通过一整套简单有序的轻柔按摩方法,使内脏元气汇聚,气血运行通畅,而达到“内气强壮”的目的.

实践表明,这种“揉腹”的方法非常神妙,操作简便,又治大病。此外,“仙人揉腹”是在睡觉前、起床前进行,既不花钱,也不费什么气力,很容易坚持。有病者治病,无病者保健。

仙人揉腹法之操作练习

预备式:

在保暖的前提下,脱衣松裤,正身仰卧在床上,最好能够枕在矮枕上,全身放松,凝神静虑,调匀呼吸,舌抵上腭,意守丹田。

第一式:按摩心窝部。

两手缓缓上提,在胸前两手中三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对接并按在心窝部位(即胸骨下缘下柔软的部位,俗称心口窝),由右→上→左→下按顺时针方向做圆周运动,按摩21次。

第二式:回环按摩腹中线及腹两侧。

两手中三指对接,由心窝顺摩而下,即一边顺时针转动按摩一边往下移,移至脐下耻骨联合处(即小腹下部毛际处),然后两手向左右分开,一边按摩(左逆时针右顺时针)一边向上走,回到心窝处,两手交接而止。循环做21次。

第三式:推按腹中线部位。

两手中三指相接,由心窝腹中线部位推下,直推至耻骨联合处,共21次。

第四式:右手绕脐腹按摩。

以右手手掌由右→上→左→下按顺时针方向围绕肚脐摩腹21次。

第五式:左手绕脐腹按摩。

以左手手掌由左→上→右→下按逆时针方向围绕肚脐摩腹21次。

第六式:推按左侧胸腹。

左手做叉腰状,置左胁下腰肾处,大指向前,四指托后,轻轻捏住;右手中三指按在左乳下方部位,然后以此为起点,直推至左侧腹股沟(俗称大腿根)处,连续推按21次。

第七式:推按右侧胸腹。

右手做叉腰状,置右胁下腰肾处,大指向前,四指托后,轻轻捏住;左手中三指按在右乳下方部位,然后以此为起点,直推至右侧腹股沟(俗称大腿根)处,连续推按21次。

第八式:盘坐摇转。

改为盘坐势,两手拇指在里,四指收拢,握捏成拳(道家称为“握固”),分别轻按两膝上,全身放松,足趾微向下屈。上身微往下俯,进行缓缓摇动。先自左→前→右→后按顺时针方向摇转21次;然后自右→前→左→后做逆时针方向摇转21次。

摇转的幅度宜大,如摇转向左时,应将胸肩摇出左膝;摇转向前时,宜将上身摇伏膝上;摇转向右时,应将胸肩摇出右膝;摇转向后时,上身宜尽量往后倒。摇转以舒适为妙,不可心躁图速,着意急摇。

练习次序:将一至七式依次做完为一遍,每次连做2~3遍。做完后,起身盘坐,按第八式摇转,左右各21次。

揉腹(内壮法)

起因:咋晚聚餐火锅,贪食了些,以至于现在口中有苦味,二便不正常,又有些膈应难受的慌,想起来了在中医群里和各种网上 里学来的揉腹一法,端坐(因场地限制)开始揉腹(揉完心窝揉神阙,先正揉再逆揉)并喝些热水,排了二次大便,不在感觉膈应的慌,端是有效果,故整理下来

腹脑,腹部丹田那里也是人的大脑,西医解剖发现和大脑很相似,可以这么看待,大脑是显示屏~群友一方济事

肚腹之中:寒如冰,郁如铁,虚积壅。

人要身体安,肚子必须软,人要身体强,必须不着凉。

仙人揉腹的功法分为五步:搓揉按捋点拍,要逐一按顺序进行。口诀是:横搓竖捋重按轻揉拍拍乐(看下文)。

先说揉腹的好处:                                              ①腹部温热

一般认真作到第二到三遍时会感到腹部温暖。这是内气汇聚的表现。

②胃肠蠕动有声:

坚持揉腹,动作熟练后慢慢每次都会出现胃肠蠕动的感觉,有时甚至别人也能听到你肚子“汩汩”的声音。这是内气汇聚后运行通畅的表现。

③头脑清爽愉快:

认真做完揉腹保健法,会感到明显的头脑轻松,疲劳感一下子消失。因为揉腹可以使中焦气健运,清气上升,头脑轻松。

④排除宿便:

揉腹后可能出现大便黑臭,或者拉肚子、肚子疼等表现。这是内气汇聚攻冲宿疾、排出胃肠毒素的表现。

⑤食欲改善:

胃口变好,消化吸收功能增强。身体瘦弱者体重会增加;虚胖者身体会变得结实,肚子赘肉消失,腹部有弹性。这是元气汇聚充沛的表现。

仙人揉腹术的功效与作用-仙人揉腹术害死人

⑥面色光润,身体健壮:

坚持锻炼揉腹,面色会变得越来越光彩,皮肤细嫩,身体强壮。因为长期揉腹可以使内脏血运丰富,内分泌协调,内脏元气充盛自然面色红润,身体强壮。

效验之法:已经齐全了,对于第五点我深有感触,因为膈应我早饭没有食欲,也没有吃,但现在揉腹过后亦是饿了

方法:

仙人揉腹法动作要领

预备势:

在保暖的前提下,脱衣松裤,正身仰卧在床上,最好能够枕在矮枕上,全身放松,凝神静虑,调匀呼吸,舌抵上腭,意守丹田。

第一式:按摩心窝部

两手缓缓上提,在胸前两手中三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对接并按在心窝部位(即胸骨下缘下柔软的部位,俗称心口窝的部位),由右→上→左→下按顺时针方向做圆周运动,按摩 21 次。

再从右向左逆时针按摩 21 次。用两手中三指按在心窝(剑突下凹陷处)部,而后自左向右顺着转圈揉按二十一次,在自右向左反着揉按二十一次。

第二式:回环按摩腹中线及腹两侧

以两手中三指由心窝顺摩而下,即一边顺时针转动按摩一边往下移,移至脐下耻骨联合处(即小腹下部毛际处),

再以两手中三指由耻骨处向两边分开,一边按摩一边向上走,两手按摩回到心窝处,两手交接而止。循环做共21次。

(上图)用两手中间三指从心窝向下顺揉,一边揉一边走,揉至脐下耻骨处为止。

(下图)用两手中间三指从耻骨处分别向两边揉,一边揉一边走,揉至心窝部两手汇合处为止。

第三式:推按腹中线部位 

以两手中三指相接,由心窝腹中线部位推下,直推至耻骨联合处,共21次。

用两手中间三指从心窝向下直推至耻骨处二十一次。

第四式:右手绕脐腹按摩

以右手由右→上→左→下按顺时针方向围绕肚脐摩腹21次。

第五式:左手绕脐腹按摩

以左手由左→上→右→下按逆时针方向围绕肚脐摩腹21次。用右手从左边转圈揉按脐腹部二十一次,再用左手从右边转圈揉按二十一次。

第六式:推按左侧胸腹 

左手做叉腰状,置左边胁下腰肾处,大指向前,四指托后,轻轻捏住;右手中三指按在左乳下方部位,然后以此为起点,直推至左侧腹股沟(俗称大腿根)处,连续推按 21 次。

第七式:推按右侧胸腹

右手做叉腰状,置右边胁下腰肾处,大指向前,四指托后,轻轻捏住;左手中三指按在左乳下方部位,然后以此为起点,直推至右侧腹股沟(俗称大腿根)处,连续推按 21 次。

用右手把右肋下腰肾处—拇指向前,余四指托后—稍用力捏定,用左手中间三指从右乳处向下直推至大腿根部二十一次。再按此法推右边。

第八式:盘坐摇转

改为盘坐势,两手拇指在里,四指收拢,握捏成拳(道家称为“握固”),分别轻按两膝上,全身放松,足趾微向下屈。上身微往下俯,进行缓缓摇动。先自左向前、向右、向后、按顺时针方向摇转 21 次;然后自右向前、向左、向后、做逆时针方向摇转 21 次。

摇转的幅度宜大,如摇转向左时,应将胸肩摇出左膝;摇转向前时,宜将上身摇伏膝上;摇转向右时,应将胸肩摇出右膝;摇转向后时,上身宜尽量往后倒。摇转以满足为妙,但又不可心躁图速,着意急摇。

做完前面各节后,起身趺坐(亦称双盘)即双足交叠而坐。双盘有困难者,也可采用“单盘”或自然盘坐姿势。

两手拇指尖压住无名指根部横纹,余四肢自然弯曲,分按在两腿膝盖上,双腿十趾也稍弯曲,然后以肩胸部自左向前、由右向后摇转二十一次;完了,再按前法自右向前、由左向后摇转二十一次。前面的方法如图摇转身体,摇转时,向左即将肩胸摇出左膝,向前即摇扶于膝上,向右即摇出右膝;无论向前弓腰还是向后撤身,都应以摇转充分为准,不能着急用力。

2

练习次序

将一至七式依次作完为一遍,每次应连作 7 遍。做完后,起身盘坐,按第八式摇转,左右各 21 次。(将前六图所示动作依次做完为一遍。每做此功夫时,连续做七遍完了,就坐起来按图七所示动作摇转21次)。

凡做此项揉腹功夫,必须集中精力,排除杂念。在放矮枕卧具上平铺席子端正身体仰卧在上面。双脚并齐。足心少许弯曲,手指轻轻揉按,缓缓移动。照这样清晨睡醒时做功叫早课,中午做功叫午课,晚上临睡时做功叫晚课。通常每日应做早中晚三课,如果遇到事情繁忙的日子,早晚两课必须坚持。开始做此功时,一课做三遍,三天之后一课做五遍,再过三天后一课做七遍。此揉腹功夫男女均适宜,只孕妇不可做。

揉腹四法:(个人理解上文仙人揉腹法的分开运用但胜在简单方便)

揉法”是用指腹或手掌,紧贴身体某一部位做回动按摩。

动作:

揉脐腹时,两掌相叠,以肚脐为中心,做顺时针按揉。

速度要柔缓,用力要均匀。

功效:

可以增加腹腔压力,刺激直肠神经,促进粪便排出,有减轻便秘的功效。

2.推少腹

“推法”是用指腹或手掌,在身体一定部位沿一定方向往返推移的按摩手法。

动作:

推少腹时,两掌从两肋乳根处开始,从上到下推向小腹,掌根用力,反复推摩。

功效:

两胁是肝气容易郁结的地方,经常推摩少腹可疏肝理气,解决情绪问题导致的消化不良。

“摩法”是用指腹或手掌,在身体一定部位做环形移动的按摩手法。

动作:

摩脘腹时,两掌相叠从胸口开始,向小腹摩运。

然后两掌分开,沿腹股沟向两侧摩运,再沿两肋向上,经乳根到达胸口。按照环形路径,反复几十次。

按摩时,正好可以刺激到中脘穴。它位于胸骨下端和肚脐连接线中点处,或者肚脐上方4寸的位置。

还可以搭配腹式呼吸一起来做。向上按摩时,顺势吸气;向下按摩时,顺势呼气。呼吸以不憋、不喘为度。

功效:

中脘穴具有健胃消食、疏肝养胃的作用,胃不好的人可常按。

常练习腹式呼吸,会让慢阻肺症状减轻,生活更轻松。

4.揉腹侧

动作:

1.用两手掌大鱼际侧面,沿乳根来回摩擦,速度稍快,大约3次/秒,感觉该区域微微发热为好。

2.用手掌在两侧腹部顺时针按揉(如上图),速度要柔缓,约做30次,感到腹部两侧温暖舒适。

3.从两胁肋部的上方,斜向下推摩到肚脐下方,推摩30次左右,用力深厚。

功效:

揉搓两肋有助于肝经的气血运行,还能刺激两肋处的大包穴和章门穴。大包穴在腋窝下6寸(4横指为3寸),腋中线上;章门穴在侧腹部,第12根肋骨的上方。

揉搓两个穴位有利于健脾理气、舒肝解郁、调和肝胆脾胃等。

3

注意事项

1、练功前一般要求解开衣裤,以直接揉摩为宜。姿势第一至第八节,以正身仰卧为主。

2、揉腹时必须凝神静虑,动作轻松、柔软、缓慢的的运动,不能用拙力,保持呼吸匀畅,切忌闭气着力。摇转上身时不可过快过急,练功后应自感轻松舒适、无疲劳感为度。

3、依次做完前七节为 1 度,每次可做 2—3 度,最后以第八节摇身毕,初练功者早晚各做一次,不可间断,只要持之以恒,必见成效。每次如认真作,大约需要三十分钟,越慢越好。倘遇有事,早晚两次必不可少。

4、练功期间,由于胃肠臑动增强等生理功能的变化,常会出现腹内作响(肠鸣音)、嗳气、腹中温热或易饥饿等现象,这属正常的练功效应,可顺其自然,无须作任何处理。

5 凡腹内患有恶性肿瘤、内脏出血、腹壁感染及妇女妊娠期间均不宜练此功。

5类人群不适合揉腹

过饱或者饥饿时、妊娠及经期妇女、皮肤病患者、腹腔内有肿瘤、感染或出血病症的人群不适合做揉腹。

下面几类人群,禁忌自己乱揉肚子。

1.过饱或者饥饿的人

2.妊娠及经期妇女

3.腹腔内有肿瘤、感染或出血病症的人

4.肚子莫名疼痛的人

比如,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肠梗阻、阑尾炎等原因出现的疼痛,揉肚子反而会加重病情,应及时就医。

5.刚做过腹部手术的人

揉腹会让腹部压力增大,刚做手术后的患者最好不要轻易尝试。

中医学角度看揉腹

中医学认为,“背为阳,腹为阴。”腹部是五脏六腑所居之处,有肝、脾、胃、胆、大肠、小肠、肾、膀胱等脏器分布,因而腹部被喻为:“五脏六腑之宫城,阴阳气血之发源。”

本保健法与普通的揉腹方法不同,不仅将上脘、中脘、下脘三穴打通,而且揉法一直沉到丹田,将中焦和下焦连成一片,通过圈揉和回环晃海,横向联通足阳明胃肠、足太阳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和任脉等

经脉,使整个腹部的内脏得到运动。使内气迅速汇聚运行,坚持揉腹法,自能“通和上下,分理阴阳,去旧生新,充实五脏,驱外感之诸邪,清内生之百证,补不足,泻有余,消食之道,妙应无穷,有却病延年实效耳。”本功法属于强壮功法,通过培护脾肾达到补气益精的目的,因此常练此功,有助于治疗肺结核、高血压、神经衰弱、慢性肝炎、遗尿、尿潴留、遗精、阳痿、早泄等虚损性疾病,同时对于女子痛经、月经不调亦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仙人揉腹法的来历:

「仙人揉腹」又称「延年九转法」,据雍正年间长白人颜伟记载,他从一位姓方的道人那里学到了这个养生功法(下拉可查看原文):

燕台(今河北易县东南)有一位姓方的道人,没有人知道他究竟有多大年纪,同他在一起的人们都说,这位道人与他们的祖父相识,大概是一百来岁的人了。

方道人力大无穷,说话声如洪钟。他身高约有七尺,挺拔健壮,推他的身体就像推铁塔一样不可动摇。有人玩笑地要试试他的力气,拿来一根长绳捆在他的手腕上。然后让十多个人用力向后拽这根绳子,一拉手,那十多个人就都被拉向前来;他还能用两个手指钩住两个人,把他们钩起来,离开地面。

方道人健步如飞,没人能追得上。他常常在转眼之间前去通州买饼,步行四十多里归来,饼仍然烫手,为此人们都称他为地仙。

我从小多病,以药物、食疗、练气功等各种方法治病的高手,我全都尽力拜访过,最后才认识了方道人。

人们用各种方法试探方道人神奇技能的故事,这里就不多说了。因为我急于治病,便恳求方道人传授一两个健身的方法。方道人说:「我的方法高妙之处在于治病不用药物,体察《易经》的道理,合乎运化的规律,自然界靠了这些而生机蓬勃,人靠了这些而益寿延年,哪里仅仅是治病呢?!」

我虔诚地向他求取治病的方法,方道人便把揉腹的方法告诉了我。这个方法合于阴阳的道理而又极有分寸。我按要求逐步去做,疾病果然渐渐痊愈。以后我把这个方法告诉亲朋好友中体弱多病的人,他们学做了之后也都有极好的疗效。就是方道人那些奇异超人之处,被众人看成是神仙一般的地方,也完全是得益于揉腹的方法。

我不敢把这个方法秘密隐藏起来,据为已有,于是绘出示意图,写出说明文字,附上歌诀,以使它广为流传。这样,既是为了我一生中得力的健身方法不被埋没,也是希望大家都能获得长寿。

原文:

燕台方道者,不知纪年,偕之游者,辙言与其祖父相习,约近百年人物也。

多力,声如钟。七尺,挺坚,撼之若铁。戏者以长绳系其腕,令十余人拽之,彼引手,十余人制而前。以二指钩二人,悬而起。行如飞,追者莫能及。常一刻往通州市饼,行四十余里归,饼犹炙手,人皆称为地仙云。

余少年多疾,药饵导引凡可愈疾者,无不遍访,最后始识方君。凡游戏玩弄之术试其技能者不俱述。盖余以却病为急第,求指示一二延年之方。

方君日:「吾道之妙,医不假药,体乎易简之理,合乎运行之数,天以是而健行,人以是而长生,岂第却病已乎?」

虔求其方,语以揉腹一法。妙合阴阳,中按节度。余循习行之,疾果渐减。后以此法语亲交中病者,无不试有奇效。

即方君之瑰奇伟异,群目为神仙中人者,亦率由此。余不敢自秘,绘图列说,附之歌厥,以广其传,既不昧平日之得力,亦欲世人共登寿域云尔。

正安聚友会 :内含视屏

仙人揉腹法

仰望岐黄: 四种揉腹法

中医思维十: 揉腹法

以及本人的一些切身感受和在各各群里混来的经验,感恩老祖宗留下来的法子让我今中午有了好胃口,能够即时的调整好我自己的身体,以及以后会有越来越好的胃口

在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