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原理城市社区与农村社区解析

城市社区与农村社区

1.城市社区:指在特定的区域内,由从事各种非农业劳动的密集人口所组成的社会。

2.城市社区特点:人口集中,导质性强;经济和其他活动频繁;具有各种复杂的制度、信仰、语言和多样化的生活方式;具有结构复杂的各种群体和组织;家庭的规模和职能缩小,血缘关系淡化,人际关系较松散;思想,政治,文化相对发达。

3.农村社区:指居民从事农业生产为主要谋生手段的区域社会。

4.农村社区特点:人口密度低,同质性强,较少流动;经济活动简单;风俗习惯和生活方式等受到传统势力影响大;组织结构简单,职业分工远不如城市复杂;家庭在生活中期最重要的作用,血缘关系浓厚,人际关系密切。

(一) 社区互动与协调发展

在当代转型社会中,社区不论其类别如何,都是一个与外界相连的开放系统。不同类型社区间的互动对于整个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农村社区是人类聚落的初始形态。与农业生产活动的特点相对应,它具有以下—些特点:

(l)人际关系以血缘关系为基础;

(2)人口同质性强,社会整合程度高;

(3)具有较强的社区意识和归属感;

(4)以传统道德和礼俗为社会控制的主要手段。

随着人类社会步入文明时代,城市作为文明的标志之一出现了。在阶级社会中,城乡对立的二元结构始终存在。不过,城市地位的根本性变化是在近代工业革命之后,无论是城市数量还是规模,都大大超过了以前。当前中国社会正处于迅速的城市化过程中,从而导致了城乡关系的新变化、新特点。

(二)城乡协调发展

城乡协调发展是社区之间协调发展的重要基础和主要方面。传统上,关于城乡协调发展的理论主要有两种。

(1)城乡协调发展的融合理论

1.所谓城乡融合,是要从本质上消灭城乡对立,而不是要消灭城市与乡村的具体形态。马克思主义认为,城乡融合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必要的。在此思想指导下,人们提出了实现城乡融合的三种主要理论模式,即:优先发展乡村社区的模式、重点发展城市社区的模式和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的模式。

2.关于城乡协调发展,应当坚持如下原则:

1.优势发展原则;

2.整体发展原则;

3.互益发展原则;

4.地区平衡发展原则。

(2)城市布局理论

1.城乡协调发展的布局理论主要是探讨城乡社区的地区发展不平衡和缩小地区差别的问题。一般说来,布局理论对社区考察的重点在地理区域的比较。就我国情况而言.主要是东、中、西部的布局和沿海、内地、边疆的布局。布局的焦点是城市,而城市布局的主要内容是经济和人口等方面的布局问题。

2.我国城市布局的一般特点。我国城市大多数集中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这种分布是否合理不能仅从东西部国土面积的比重上简单地加以考察,应当区分平衡分布与平均分布。所谓平衡分布就是要根据各地区的自然环境、资源、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以及人口等因素综合考虑,从而做到合理布局,使城市布局和发展与该地区的环境开发与利用、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协调。

3.环境与城市布局。环境因素对于城市布局有着重要影响。一个地区的城市化速度和规模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那里的地理环境和资源。

4.经济发展与城市布局。在某种程度上,经济发展与城市发展呈现出正相关的关系,它们之间互为条件,互相促进。

5.人口与城市布局。城市布局本身意味着人口的再分布。同时,城市的建立与发展也与人口有关。人口在不同地区和城市的布局与发展,应与地区环境、文化背景和经济发展等方面协调起来。

(三)转型期社区的协调发展

(1)社会转型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传统社区转变现代社区。除了城市化趋势之外,当代中国的社区转型还至少表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1.由同质性向异质性的转变;

2.由封闭性向开放性的转变;

3.在生活方式方面,日益注重效率,生活节奏加快,并且人们的消费行为呈现多元化的特点;

4.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是社区生活各方面发生变化的基础。

(2)社区转型是一种整体性变化,给社区的协调发展增加了难度。为促进社区的协调发展,应当注意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1.在社区转型中,注意促进各个方面的同步性,尽快完成新的整合;

2.提高社会心理承受力,以加强社区对多样化生活方式的适应性;

3.加强社区规划及预测性研究,将社区转型纳入可预测、有计划的控制轨道;

4.依据市场化要求,弱化行政干预,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培育社区内部及社区之间的自组织能力。

(四)城市社区与农村社区主要差异

(1)城市社区:在特定的区域内,由从事各种非农业劳动的密集人口所组成的社会。

(2)城市的特点

1.人口集中,异质性强;

2.经济和其他活动频繁;

3.具有各种复杂的制度、信仰、语言和多样化的生活方式;

4.具有结构复杂的各种群体和组织;

5.家庭的规模和职能缩小,血缘关系淡化,人际关系松散;

农村社区和城市社区的区别-农村社区和城市社区的区别?

6.思想、政治、文化相对发达。

(3)农村社区:居民以从事农业生产为主要谋生手段的区域社会。

(4)农村社区的特点

1.人口密度低,同质性强,较少流动;

2.经济活动简单;

3.风俗习惯和生活方式等受传统势力影响较大;

4.组织结构简单,职业分工不如城市复杂;

5.家庭在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血缘关系浓厚,人际关系密切。

(五)虚拟社区

(1)虚拟空间是计算机网络技术为人类提供的`一个崭新的数字化空间与符号化交往环境,虚拟空间里的虚拟社区的发展过程也就是对传统日程的生存方式和生活观念进行消解和重构的过程。

(2)虚拟社区的虚拟性仅仅体现在它并不存在于物理世界的地理环境中,它没有物理上的体积和形状,是在数字空间中构建出来的具有初级关系的社区。

(3)和实在的社会相比,具有以下特征:

1.交往具有超时空性。

2.互动具有匿名性和彻底的符号性。

3.人际关系较为松散,社区群体的流动较为频繁。

4.自由、平等、民主、自治和共享的准则。

(六)社会生活的组织方式

社会生活的组织形式分为两种不同类型,即以乡村为特征的礼俗社会,和以城市为特征的法理社会,并从社会关系的角度做了对比分析。

(1)礼俗社会具有强烈的内聚性,人们彼此关心,团结一致,亲密午间。这种关系为共同的语言和传统所维系,其基础是共同的利益、目标、价值和规范,亲属关系、邻里关系和朋友关系是它的基本形式,它们支配了礼俗社会的一切。

(2)法理社会中,亲属关系、邻里关系和朋友关系日渐衰微,人们很少有共同的价值和规范,他们关心的只是自己的私利。因此城市生活的特点就是惟我独尊,分崩离析,肆无忌惮的个人主义和自私自利,甚至互相敌对。在这种环境中所形成的人与人的关系,其性质与礼俗社会明显不同。

按地域差异社区可分为什么

按地域差异社区可分为:城市社区、城镇社区和农村社区。

1、城市社区。是指以非农产业即二三产业为主的居民所聚居、达到一定人口密度和规模、由国家批准设立市建制的社区。

其主要特点是:人口集中,异质性强;经济和其他活动频繁;具有各种复杂的制度、信仰、语言和多样化的生活方式;具有结构复杂的各种群体和组织;家庭的规模和职能缩小,血缘关系淡化,人际关系松散;思想、政治、文化相对发达;社区服务设施、物质条件相对齐全。

2、农村社区。是指以从事农业生产为主要谋生手段的人口为主的、人口密度和人口规模相对较小的社区。

农村社区的主要特点有:人口密度低,同质性强,流动性小;组织结构、经济结构单一;风俗习惯和生活方式受传统势力影响较大;家庭的社会影响作用较强;社区成员关系密切、血缘关系浓厚;社区服务设施、物质条件等相对落后。

3、城镇社区,即介于城市和乡村之间的、居民主要不从事农业生产劳动,人口达到一定规模的社区。

城镇社区是城乡连续体中的一个特殊类型,是农村社区向城市社区转型的过渡型社区,因而它兼有前两类社区的特点。在人口要素上,它与城市社区较接近;在组织和经济结构上,它又与农村社区的特征相类似;在服务设施、物质条件和管理水平上,它又介于前两类社区之间。这种社区分为建制的和非建制的两种。

按社区功能分:

1、经济社区。是指社区内的劳动者多数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其外在主要为经济功能的社区,还可以根据经济活动的种类详细划分为工业、矿业社区(如沈阳铁西工业区),农业、林业、牧业、渔业社区,商业社区等。

2、政治社区。是指各级行政区域的领导机关、管理中心所在地。城市中各类行政管理机构、政府各种机关聚集的社区,可视为政治社区。

3、文化社区。主要指教育、科研、文化艺术等单位比较集中的区域(如北京的中关村,英国的剑桥等)。

4、军事社区。是指以军营、军事基地、军事院校或科研院所为主体的社区。

农村社区和城市社区的区别是什么?

农村社区农业主导、生产分散、自给自足居住分散、密度低、流动率小、同质性强血缘、相亲关系思想保守、同质性强。

城市社区工业、服务业为主、分工专业化人际关系趋于多样、频繁、表面化、匿名性、短暂性社会关系复杂多元化、异质化、现代化。

农村社区和城市社区的区别农村社区和城市社区的区别了解

农村社区的形成,受自然进化的影响较为突出,主要表现为血缘为纽带的自然起源,即一个农业家族按自然进化过程扩大为一个农村社区,或者由若干独立的农业家庭迁移、组合而形成的村落农村社区和城市社区的区别;或者群体运动的推动下形成的一个新社区。

城市社区是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而出现的,是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经济、政治、文化进步的结果。从经济活动方面来看,城市社区是以工商业和服务业为主,城市的经济活动特点促进农村社区和城市社区的区别了人口集中,加速了人际间的交流,促进了社会分工,加快了专业化生产、服务行业的发展。

农村社区和城市社区的区别

1、特点不同:农村社区密度低、流动率小、思想保守、同质性强;城市社区短暂性社会关系复杂、多元化、异质化、现代化。

2、主导不同:农村社区以农业为主,生产、居住分散;城市社区以工业、服务业为主,分工专业化人际关系趋于多样、频繁。

3、形成不同:农村社区是由居住在农村的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人口所组成的相对完整的区域社会共同体;城市社区是在一定地域内异质性居民稠密集居的共同体。

城市社区和农村社区有什么区别

这个我觉得最大的区别就是所处的位置吧!前者在城市,后者在农村,前者的社区可能会大一点啊,后者的社区可能会小一点,但是他们的工作大体上应该是类似的吧?

试说明城市社区与农村社区的异同

闲聊无事农村社区和城市社区的区别,走在现代化大城市里农村社区和城市社区的区别,左顾右盼,总觉得少农村社区和城市社区的区别了许多东西,回到家中不免闷闷不乐,思前想后,才发现这就是城市与农村的区别:

1、城市里,人人都把自己关在防盗门内,窗户上也上了防盗网,把好端端的一个家变成了牢笼,为的是防盗,却总是不可避免地失窃,而且一失再失;农村里,家家都夜不闭户,窗户也只是简单的一层玻璃,一推就开,小孩子经常跃窗而出,不知道什么叫失窃,却很少发生失窃事件。

2、城市里,大家都很少与周围邻居聊天、扯家常,甚至住在对面五六年却不相识,各行其事,大有“鸡犬相闻,老死不相往来”之态,名曰“安全第一”;农村里,每当无事可做时,大家就会聚在一起扯家常,谈天说地,无话不说,每新来一户人家,大家都会在第一天内去探个虚实,名曰“帮忙”,于是,不到两天,新人家就变成老住户了。

3、城市里,每个小孩子上下课都要家长去接,名曰“怕被拐”或“怕出事”,回到家也只能在小区内玩耍,不得外出,外出必有人陪,然而被拐事件仍层出不穷;农村里,小孩子上下学,从没人管,想怎么玩儿就怎么玩儿,哪怕农村社区和城市社区的区别你自己跑到大森林里去,只要晚上回家就行,却极少发生孩子“失窃”事件;

4、城市里,小孩子放学,会一窝蜂地拥出学校,从不理会过往车辆,因为在这里,只有车让人,没有人让车之理;农村里,老师只会讲一次“放学后要排队回家,见车要让车,注意安全”,然后班长会带着大家排队回家,并指挥同学们让车、过路。

5、城市里,每个人都天天想着赚钱,怎样去消费,于是唱歌要去“KTV”,跳舞要去“迪吧”,钱多了要去“包二奶”,钱少了就去“洗头房”,人人都高呼“自由”,却从不提“责任”,于是离婚的层出不穷;农村里,每个人也天天想着赚钱,考虑的却是“孩子上学学费要交多少”、“种地要交多少”、“买化肥要多少钱”、“孩子结婚要置办些什么”,他们不知道什么叫“自由”,却从不限制家人与他人发表任何意见与看法,于是,离婚的少知又少,被城市人谓之曰“守老传统,不开化”。

6、由于有了诸多的区别,于是,城市人、农村人都开始“进化”了,城市人不断地到农村去休假、野营、春游,等等等,花样齐全,词海里又出来了许多新名词;农村人开始不断地到城市里去“镀金”,名曰“打工”,把城市人的生活方式带到了农村,有好的,也有坏的,于是农村的家庭也出现了混乱,只有那些“食古不化”的家庭,依旧保持着那份家庭的和谐与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