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是什么体史书,解释《春秋》的
《春秋》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也是周朝时期鲁国的国史,现存版本据传由孔子修订而成。
《春秋三传》是《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榖梁传》(音谷梁)三本古代作品的合称。《春秋》经文言简义深,若无注释,则难以理解。注释《春秋》的书,有左氏、公羊、谷梁三家,另有邹氏、夹氏二家,早在汉朝即已失传。所以自汉至今,学者仅仅凭借“三传”研读《春秋》。
春秋三传就是注释《春秋》的书,有左氏、公羊、谷梁三家,称为“春秋三传”。另有邹氏、夹氏二家,早在汉朝即已失传。《汉书·艺文志》,《史记·十二诸侯年表》,将春秋三传的渊源说得很详细。
晋范宁评《春秋》三传的特色说:“《左氏》艳而富,其失也巫(指多叙鬼神之事).《谷梁》清而婉,其失也短。《公羊》辩而裁,其失也俗。”
《尚书》和《春秋》∶“左史记言,右史记事,言为《尚书》,事为《春秋》。”这是中国古代有记载的(甲骨文)最早的两部书。
扩展资料
四书五经,是“四书”与“五经”的合称。在中国的传统文化的诸多文学作品当中,四书五经占据着相当重要的位置。四书五经详实的记载了我国早期思想文化发展史上政治、军事、外交、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史实资料以及孔孟等思想家的重要思想。
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部作品。
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五部作品。《春秋》由于文字过于简略,通常与解释《春秋》的《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分别合刊。四书之名始于宋朝,五经之名始于汉武帝。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四书五经
春秋是我国第一部什么体史书
春秋是一部什么体史书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春秋》,《左传》是第一部记事完备春秋是一部什么体史书的编年体史书,《资治通鉴》是现存规模最大春秋是一部什么体史书的一部编年体通史.春秋是一部什么体史书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是《国语》.还有春秋是一部什么体史书我国第一部断代体史书是《汉书》这些确实比较容易弄混,呵呵,如果有什么不清楚的可以给我留言,不用加分.
春秋是一本什么书?
《春秋》,即《春秋经》,又称《麟经》或《麟史》,中国古代儒家典籍“六经”之一。也是周朝时期鲁国的国史,现存版本由孔子修订而成。
中国现存最早的编年体史书。儒家经典六经之一。此书系孔子据鲁国史官记录,按照鲁国国君的世系,加以整理删订而成。它按年、时、月、日编排史事,以春秋代表四时,开创编年体的先例。对于孔子作《春秋》一事,《孟子》《史记》《汉书》均有记载。
孔子所作的《春秋》是一部蕴涵着作者深刻政治思想的政治学著作,这是从先秦孟、荀到两汉马、班诸家一致的看法。两汉以后,今文经学衰微,学者多受古文经学门户之见的影响,开始视《春秋》为历史学著作,并由此引发了长期以来聚讼纷纭的《春秋》性质之争。
扩展资料
关于《春秋》的几点争论:
1、传统今文经学家的观点,即以《春秋》为政治学著作,持此说者如清人皮锡瑞,近人徐复观、吕思勉、胡适等。
2、古文经学家及近代“古史辨”派学者的观点,即认为《春秋》是历史学著作,古文经学家如晋人杜预,近人钱玄同、顾颉刚、刘节等人坚持这种看法。
3、调和说,即认为《春秋》“亦经亦史”,持此说者如钱穆、雷戈。就“亦经亦史”的说法,钱穆认为《春秋》是一部“亦经亦史的一家言”,理由是古无经、史的区别,经、史之分是后代才有的观念。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春秋》
[春秋]是一部编年体通史还是编年体断史
《春秋》是我国最早春秋是一部什么体史书的编年体史书.所谓编年体,就是“系日月而为次,列时岁以相续”.它是按年、月、日有次序地记载史事春秋是一部什么体史书的史书.如果说,《史记》、《汉书》等二十四史纪传体史书,是横春秋是一部什么体史书的叙述历史,那么,《春秋》、《资治通鉴》这类的编年体史书,就是纵的叙述历史.
编年体这种体裁的史书,在世界上,我国起源最早.东周时,各诸侯国都设置史官撰写本国的编年史,但名称不统一,燕、齐、鲁、宋等国均称《春秋》,因商代和西周时,一年只有春、秋二时,而无冬、夏,因此古人称年为“春秋”.
春秋是什么体的史书
孔子所作的《春秋》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又称《春秋经》、《麟经》或《麟史》等,是中国古代儒家典籍“六经”之一。《春秋》用于记事的语言极为简练,几乎每个句子都暗含褒贬之意,被后人称为“春秋笔法”、“微言大义”。后来出现了很多对《春秋》所记载的历史进行补充、解释、阐发的书,被称为“传”。
其中《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被列入儒家经典。《春秋》虽为经,亦为史。它对后世之人及后世史传体的写作产生了很大影响。
孔子的简介
孔子是中国古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大成至圣先师”。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
孔子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其人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随着孔子影响力的扩大,祭祀孔子的“祭孔大典”一度成为和中国祖先神祭祀同等级别的大祀。
春秋是一部什么体史书
问题一:史书分为哪四体,第一部分别是什么 史书体例,主要有六种:(1)编年体:以年代为线索编排的有关历史事件,如《左传》。 (2)纪传体:通过记叙人物活动反映历史事件,如《史记》。 (3)纪事本末体:以事件为主线,将有关专题材料集中在一起。首创于南宋的袁枢。如袁枢的《通鉴纪事本末》。 (4)国别体: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叙的历史。如《战国策》。 (5)通史:不间断地记叙自古及今的历史事件,如《史记》。 (6)断代史:记录某一时期或某一朝代的历史,如《汉书》。 以上六种史书体例是按不同标准划分的,实际上同一史书可能同时属于多个不同史书体例。如《史记》属于纪传体、通史;《三国志》属于纪传体、国别体、断代史。
问题二:《左传》是我国第一部什么体史书?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完整的编年体历史著作,为“十三经”之一。原名为《左氏春秋》,汉代改称《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旧时相传是春秋末年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左传》实质上是一部独立撰写的史书。它起自鲁隐公元年(前722年),迄于鲁悼公十四年(前453年),以《春秋》为本,通过记述春秋时期的具体史实来说明《春秋》的纲目,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
问题三:中西纪事是一部什么体史书 《国语》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国别体著作; 《春秋》,是儒家的经书,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到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年)的历史,也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一书的史料价值很高,但不完备,王安石甚至说《春秋》是“断烂朝报”;《春秋》原本秦代以后已经失传,现在流行的版本是由《左氏传》、《公羊传》、《谷梁传》三传中拼凑的; 《春秋三传》:是《左氏春秋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的合称; 《左传》原名《左氏春秋》,汉代改称《春秋左氏传》;它是记录春秋时期社会状况的重要典籍,工于记事,长于记人。内容多取材于王室档案、鲁史策书、诸侯国史等。 《公羊传》亦称《春秋公羊传》、《公羊春秋》,是专门解释《春秋》的一部典籍,其起止年代与《春秋》一致,即公元前722年至前481年,其释史十分简略,而着重阐释《春秋》所谓的“微言大义”,用问答的方式解经。 《谷梁传》又称《谷梁春秋》、《春秋谷梁传》。是为《春秋》作注解的儒家经典。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用这种方式来注解《春秋》,它是研究儒家思想从战国时期到汉朝演变的重要文献。
问题四:《春秋》、《左传》、《资治通鉴》属于什么体史书? 《春秋》、《左传》、《资治通鉴》属于编年体通史,像《史记》 《汉书》 等都是纪传体史书
问题五:左传是一部什么体史书? 左传是古代编年体历史著作
《左传》是中国古代一部编年体的历史著作。《左传》全称《春秋左氏传》,原名《左氏春秋》,汉朝时又名《春秋左氏》、《左氏》。汉朝以后才多称《左传》。它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题解
《左传》相传是春秋末期的史官左丘明所著。司马迁、班固等人都认为《左传》是左丘明所写。唐朝的刘知几《史通?六家》:“左传家者,其先出于左丘明。”唐朝的赵匡首先怀疑《左传》不是左丘明所作。此后,有许多学者也持怀疑态度。很多人都认为写《左传》的左氏并非左丘明。叶梦得认为作者为战国时人;郑樵《六经奥论》认为是战国时的楚人;朱熹认为是楚左史倚相之后;项安世认为是魏人所作;程端学认为是伪书。清朝的纪昀在《四库全书总目》中却仍然认为是左丘明所著。康有为则认为是刘歆所作。今人童书业则认为是吴起所作,赵光贤认为是战国时鲁国人左氏所作。现在一般认为《左传》为吴起作,成书时间大约在战国中期(公元前4世纪中叶。
《左传》以《春秋》为本,通过记述春秋时期的具体史实来说明《春秋》的纲目。司马迁《史记?十二诸侯年表》说:“鲁君子左丘明惧弟子人人异端,各安其意,失其真,故因孔子史记具论其语,成左氏春秋。”
评价
《左传》代表了先秦史学的最高成就,是研究先秦历史和春秋时期历史的重要文献,对后世的史学产生了很大影响,特别是对确立编年体史书的地位起了很大作用。而且由于它具有强烈的儒家思想倾向,强调等级秩序与宗法伦理,重视长幼尊卑之别,同时也表现出“民本”思想,因此也是研究先秦儒家思想的重要历史资料。
《左传》主要记录了周王室的衰微,诸侯争霸的历史,对各类礼仪规范、典章制度、社会风俗、民族关系、道德观念、天文地理、历法时令、古代文献、神话传说、歌谣言语均有记述和评论。晋范宁评《春秋》三传的特色说:“《左氏》艳而富,其失也巫(指多叙鬼神之事)。《谷梁》清而婉,其失也短。《公羊》辩而裁,其失也俗。”
《左传》不仅是历史著作,也是一部非常优秀的文学著作。它表现在:长于记述战争,故有人称之为“相砍书”;又善于刻画人物,重视记录辞令。
《左传》受到学界重视是在魏晋时期,先后有郑玄、杜预为其作注解,以后成为研究《春秋》的重要典籍。
《左传》在史学中的地位被评论为继《尚书》、《春秋》之后,开《史记》、《汉书》之先河的重要典籍。
问题六:《国语》是一部什么体的史书? 《国语》: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别史,全书21卷,分别记载周、鲁、齐、晋、郑、楚、吴、越八国的史事,因以记言为主,故名《国语》。
问题七: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
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左传》
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国语》
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史记》
我国第一部语录体儒家经典散文作品――《论语》
我国第一部军事著作――《孙子兵法》
我国第一部专门记录龚个人言行的历史散文――《晏子春秋》
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汉书》
我国第一部文学理论和评论专著――刘勰的《文心雕龙》
我国第一部诗歌理论和评论专著――钟嵘的《诗品》
我国第一部科普作品――沈括的《梦溪笔谈》
我国第一部水文地理专著――《水经注》
我国第一部日记体游记――徐宏祖的《徐霞客游记》
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神话小说――吴承恩的《西游记》
我国第一部长篇讽刺小说――吴敬梓的《儒林外史》
我国第一部个人创作文言短篇小说集――蒲松龄的《聊斋志异》
我国第一部中篇小说――鲁迅的《阿Q正传》
我国第一部杂文集――鲁迅的《坟》
我国第一部白话短篇小说集――鲁迅的《呐喊》
我国第一部散文诗集――鲁迅的《野草》
我国第一首长篇抒情诗――《离骚》
我国第一首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
我国第一首以信天游的形式写成的民歌体叙事长诗――李季的《王贵与李香香》
我国第一篇白话短篇小说――鲁迅的《狂人日记》
我国第一篇报告文学作品――夏衍的《包身工》
我国第一个新文学社团――文学研究会
我国第一位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
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
我国第一位女诗人――蔡文姬
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陶渊明
我国第一位著名女词人――李清照
我国新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诗人――郭沫若
我国第一位儿童作家――冰心
我国第一个开拓童话园地的作家――叶圣陶
我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老舍
问题八:论语十二章是一部什么体史书 【语录体散文集】《论语》:儒家经典之一。中国春秋时期一部语录体散文集,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它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而成。全书共20篇、492章,首创 “语录体” 。南宋时,朱熹将它与《孟子》《大学》《中庸》合称为“四书”。
问题九:《左转》是一部什么体史书 《左传》是中国古代最早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史,共三十五卷。《左传》全称《春秋左氏传》,
春秋(4张)
汉朝时又名《春秋左氏》。汉朝以后才多称《左传》,是为《春秋》做注解的一部史书,与《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1] 合称“春秋三传”。《左传》既是一部战略名著,又是一部史学名著。相传是春秋末期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
《左传》是我国现存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儒家“十三经”之一。《左传》的作者,司马迁和班固都证明是左丘明,这是目前最为可信的史料。有些学者则认为是战国初年之人所作,但均为质疑,因为《左传》中某些文章的叙事风格与其他不符,并无任何史料佐证,只能归为臆测。
《左传》对后世的影响首先体现在历史学方面。它不仅发展了《春秋》的编年体,并引录保存了当时流行的一部分应用文,给后世应用写作的发展提供了借鉴。仅据宋人陈Y在《文则》中列举,就有命、誓、盟、祷、谏、让、书、对等八种之多,实际还远不止此,后人认为檄文也源于《左传》。并且,本书在我国的文学界也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对史学也有巨大的贡献![2]
问题十:史书分为哪四体,第一部分别是什么 史书体例,主要有六种:(1)编年体:以年代为线索编排的有关历史事件,如《左传》。 (2)纪传体:通过记叙人物活动反映历史事件,如《史记》。 (3)纪事本末体:以事件为主线,将有关专题材料集中在一起。首创于南宋的袁枢。如袁枢的《通鉴纪事本末》。 (4)国别体: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叙的历史。如《战国策》。 (5)通史:不间断地记叙自古及今的历史事件,如《史记》。 (6)断代史:记录某一时期或某一朝代的历史,如《汉书》。 以上六种史书体例是按不同标准划分的,实际上同一史书可能同时属于多个不同史书体例。如《史记》属于纪传体、通史;《三国志》属于纪传体、国别体、断代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