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树林对海岸生态的保护作用
维护生物多样性功能、具有消浪护岸功能、具备促淤造陆功能、红树林还能够净化大气和海水。
红树林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带,由红树植物为主体形成红树林的生态作用的常绿乔木、灌木组成红树林的生态作用的湿地生态系统。
作为海岸植被,其在净化海水、防风抗浪、吸碳减排、维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功能,也是大量濒危珍稀水禽重要的栖息场所以及鱼虾蟹贝类等海洋生物的繁衍场所。
红树林作为重要的海洋湿地类型之一,已被列入拉姆萨尔湿地分类系统及中国湿地资源调查分类系统。红树林湿地对保护海洋生态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红树林的生态价值
红树林的生态价值包括维护生物多样性功能、消浪护岸功能、促淤造陆功能和净化大气和海水功能。
维护生物多样性功能。红树林湿地系统在维护海岸带水生生物多样性方面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与其他的生态系统相比较,红树林湿地系统的生物种类较多,是海岸带生态系统物种最丰富的区域。
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通常具有物质循环周期短、能量流动速度快等特征,能够为各类海岸带生物生存提供物质空间,是藻类、浮游生物、底栖生物、昆虫、哺乳动物、爬行动物繁衍的天堂。
同时,红树林湿地也是海洋鸟类理想的栖息地和中转站,特别是对于候鸟而言,红树林湿地广阔的滩涂、丰富的底栖生物,为候鸟中转歇脚觅食、恢复体力提供了良好的保障。
比如从澳大利亚经我国东南部飞往俄罗斯西伯利亚的候鸟,每年在深圳湾红树林湿地歇脚的鸟类多达20多万只。我国红树林湿地内有200多种鸟类,包括珍稀濒危的鸟类,如白鹤、白肩雕、白鹮、黑脸琵鹭等。
具有消浪护岸功能。暴风浪是海岸及堤防遭到冲击的主要因素,红树林是一道抵抗海浪的防护墙。红树根系发达,有着纵横交错的根系网络,它牢牢扎根于滩涂,在海岸边形成了一道严密的栅栏,能够减小海浪的流速,从而起到消浪防风的作用。
研究表明,当红树林覆盖度大于40%及林带宽度在100米以上时,其能够消除85%的海浪,能够将10级大风刮起的巨浪化为平波,有效保护海堤免于冲击,减少海岸沿线区域的经济损失。
具备促淤造陆功能。红树林可以通过根系聚集碎屑的方式来促进土壤沉积物形成。红树林滩涂淤积的速度是一般滩涂的2~3倍,能够有效聚集半径小于0.01毫米的碎屑,并能够使自身的枯枝落叶也参与沉积。
因此,红树林可以推进滩涂增高并不断向海中间延伸,进而扩大海滩的面积以及抬高海滩的高度,对保护海堤起到较好的作用。
红树通过胎生产生幼苗,其从母树上脱落,在红树林带的前缘定植生长、成熟,然后再胎生再定植生长、成熟,如此周而复始,红树的根系不断向海中延伸,滩涂面积不断增加和抬高,使得原来的林区土壤变得干燥,土质变淡,最终成为陆地。
红树林具备这一“沧海变桑田”的造陆功能,从而能够抵御全球变暖带来的海平面上升以及海水倒灌侵蚀陆地的问题。
红树林还能够净化大气和海水。红树植物和其他的绿色植物一样,是二氧化碳的消耗者和氧气的释放者。红树林是常绿的阔叶林,每公顷的阔叶林在生长季节可以消耗二氧化碳1000千克,释放氧气730千克。
另外,红树林淤泥下的硫化氢含量较高,滩涂中大量的厌氧菌在光照的条件下利用硫化氢作为还原剂,从而将二氧化碳还原为有机物,而陆地上的森林并无这样的能力。
红树林还能够通过多种方式将重金属污染物固定在滩涂沉积物当中,进而能够起到净化海湾河口的功能。此外,被红树植物所吸收的重金属主要分布于其根茎等部位,这些部位通常不易被海洋生物啃食,从而保证了其固定的重金属污染物无法通过食物链转移。
有部分红树植物如木榄、老鼠簕等的幼苗还能够大量集聚放射性物质,从而有效减少放射性物质对海洋生态造成的污染。
保护红树林的措施
1、全面提升红树林生态系统的质量及保护的稳定性。 在这个过程中要严格落实国家的法律法规,落实红树林保护和修复的主体责任制,不断扩大红树林种植和修复面积,确保红树林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2、科学划定新造树林和修复地块。要按照自然修复为主、人工修复为辅的原则,制定红树林修复的具体规划,各地要按照各自的资源禀赋,确保海洋生态保护、红树林修复的经济、社会效益共赢。
3、加强海洋生态保护和红树林监测监管力度。 各地要建立红树林常态化监测机制,严厉打击非法侵占、砍伐红树林资源的行为,加大执法力度,强化多部门联合执法体系建设。
4、要加强红树林保护的科技支撑和科教宣传。 通过制定红树林生态系统标准及规范,不断提高科研成果的转化概率,开展多样化的红树林宣教活动,在全社会营造关注红树林、珍爱红树林的良好氛围。
红树林的生态作用
红树林的生态作用主要是为生物提供生产繁衍的环境,红树林还有净化海水和空气、防风消浪、促淤保滩、固岸护堤的功能,使近岸海域的含沙量减少,并能有效抵御风浪的袭击。
世界上有一种植物群落,它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的海岸潮间带,即陆地和海洋交界区域的滩涂浅滩。这种植物群落作为陆地向海洋过渡的特殊生态系统,具有防风抵浪、维护生物多样性等多种重要的作用,有“第一道海岸防线”的美誉,这种植物群落就是红树林。
红树林的植物特性:
与生长在陆地上的树林相比,红树林有其特殊的生态和生理特征。例如其根系十分发达。因为生长在海岸滩涂,常常受到海岸的冲刷击打,为了保持稳定,红树林的枝干会长出许多支柱根,牢牢扎入海滩淤泥中,形成稳定支架。
此外,红树林经常会被海水淹没,缺乏空气,所以很多红树林植物会从根部长出许多指状的气生根露出于海滩地面,在退潮时甚至潮水淹没时用以通气,满足植物对空气的需求,这种根系被称为呼吸根。红树植物还是稀有的胎生植物,胎生(胎萌)是其特殊的繁殖方式。
红树林生态功能有哪些
红树林的生态功能:
1、红树林是生物的理想家园,红树林具有热带、亚热带河口地区湿地生态系统的典型特征以及特殊的咸淡水交迭的生态环境,为众多的鱼、虾、水禽和候鸟提供了栖息和觅食的场所。因此,红树林蕴藏着丰富的生物资源和物种多样性。同时,红树林还是重要的候鸟中转地和越冬地,每年在深圳湾红树林湿地停歇觅食的越冬候鸟及过境候鸟约有1万只,品种超过19种。
2、红树林是天然的海岸防护林,红树林植物的根系十分发达,对海浪和潮汐的冲击有很强的抵抗能力,可以护堤固滩、防风浪冲击、保护农田、降低盐害侵袭,是内陆的天然屏障,被称为“海岸卫士”。
3、红树林可以净化海水,红树林通过吸收污染物来降低海水富营养化程度,有效防止赤潮发生。
4、促淤造陆,红树林发达的支柱根加速了淤泥的沉积作用,陆地面积随着红树林群落向外缘发展逐渐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