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写作文档分级编号

1. 关于公文写作:编号规则

公文写作在正文中数字序号使用的级别顺序为:“一”“二”“三”——“ 一”“二”“三”——“1” “2”“ 3”——“ ⑴”“⑵”“⑶”——“①”“②”“③”。

带括号的序号和带圆圈的数字序号,后面不再加顿号、逗号之类; 如:⑴ 而不是 ⑴、特别要注意的是:“ 一 ⑴ ”输入的正确方法是“插入”—“特殊符号”—“数字符号”,而不能用键盘输入括号然后加汉字或数字。

一般的标点符号要在中文输入法下输入。只有平时注意数字序号的使用规范,才能使文章层次清楚有理。

扩展资料

公文必须注明发文日期,以表明公文从何时开始生效。发文日期位于公文的末尾、发文机关的下面并稍向右错开。发文日期必须写明发文日期的全称,以免日后考察时间发生困难。

发文日期一般以领导人签发的日期为准。 一般以领导人最后签发的日期为准,经会议讨论通过的决议、决定等以会议通过的日期为准。应用阿拉伯数字编写成文日期,如2013年7月9日,成文日期在正文之下一般空2行、右边空4个字,用3号仿宋体排印,发文单位署名在成文日期上一行和日期居中对齐。

公文编号一般包括机关代字、年号、顺序号。如:“国发〔1997〕5号”,代表的是国务院一九九七年第五号发文。“国发”是国务院的代字,“〔1997〕”是年号,(年号要使用方括号“〔〕”),“5号”是发文顺序号。

几个机关联合发文的,只注明主办机关的发文编号。编号的位置:凡有文件版头的,放在标题的上方红线与文头下面的正中位置;无文件版头的,放在标题下的右侧方。编号的作用:在于统计发文数量,便于公文的管理和查找;在引用公文时,可以作为公文的代号使用。

2. 正式书面排版的分级目录序号排列

,Y:0,K:100

1) 排版用字的基本原则

出版物的基本用字根据以下3方面因素选择。

●开本幅面大小——用字大小与出版物幅面成正比。

●排版内容——重要的内容用字大一些。

●篇幅长短——用字大小与篇幅长短成反比。

2) 正文的字体与字号

我国目前印刷出版业中正文字体字号的常见用法,如表4.1.4所示。

表4.1.4 正文字体字号的常见用法

名称 正文字体 正文字号

图书 书宋(宋体) 五号(10.5p)、小五号(9p)

工具书 书宋(宋体) 小五号(9p)、六号(7.87p)

报纸 报宋 小五号(9p)、六号(7.87p)

公文 仿宋 三号(15.75p)、四号(13.75p)

期刊杂志 书宋、细等体 五号(10.5p)、小五号(9p)、六号(7.87p)

3) 标题排版中常用的字号与字体

版面标题字大小选择的主要依据是标题的级别层次、版面开本的大小、文章篇幅长短和出版物的类型及风格四个方面。

⑴图书标题的字体与字号

图书标题字大小主要根据标题级别来选择,常见的大字标题选择范围有

16开版面的大字标题可选用小初号(36p)、一号(27.5p)和二号字(211p);

32开版面的大字标题可选用二号字(21p)和三号字(15.8p);

64开版面的大字标题可选用三号字(15.8p)和四号字(14p)。

图书排版中,标题往往要分级处理,因此标题字一般要根据级别的划分来选择字号大小和字体变化。一级标题选用字号最大,而后依次递减排列,由大到小。

图书标题的字体一般不追求太多变化,多是采用黑体、标题宋体、仿宋体和楷体等基本字体,不同级数用不同字体。

⑵期刊杂志标题的字体与字号

期刊杂志非常重视标题的处理,把标题排版作为版面修饰的主要手段。标题的字体变化更为讲究,用于期刊杂志排版系统一般要配十几到几十种字体,才能满足标题用字的需要。

期刊杂志的标题无分级要求,字形普遍要比图书标题大,字体的选择多样,字形的变化修饰更为丰富。期刊杂志标题的排法要能够体现出版物特色,与文章内容栏目等内容风格相符。

⑶报纸标题的字体与字号

报纸标题的用字非常讲究,标题字大小要根据文章内容、版面位置、篇幅长短进行安排,字体上尽量追求多样化。编排报纸在考察选购字处理系统时,非常注重字体的品种数量,字体要配齐全,否则不能满足编排报纸的需要。

公文的标题用字主要有两部分,一是文头字,二是正文标题字。文头就是文件的名称,多用较大的标题字,如标宋体、大黑体、隶书、美黑体或者专门的手写体字;正文大标题多采用二号标题宋体或黑体,小标题采用三号黑体或标题宋体。公文用字比较严谨,字体变化不多,但需要注意的是,公文中的标题字不要用一般宋体,而应当使用标题宋体,如小标宋体,否则排出的版面不美观,标题不突出,显得“题压不住文”。

4) 正文排版中的行距

文字的行与行之间必须留出一定的间隔才方便阅读,这种行与行之间的空白间隔就叫“行距”。版面正文之间的行距应当选择适当。行距过大显得版面稀疏,行距过小则阅读困难。行距一般是根据正文字号来选定,可以得出如下的经验数据。

公文行距--正文字的23—1

公文序号的结构层次顺序及字号-2022最新国家标准公文格式字体

图书行距--正文字的12—23

工具书、辞书行距--正文字的14—12

报纸行距--正文字的14—13

一般排版的行距参数都在此范围之内选择。

3. 正式书面排版的分级目录序号排列

,Y:0,K:100

1) 排版用字的基本原则

出版物的基本用字根据以下3方面因素选择。

●开本幅面大小——用字大小与出版物幅面成正比。

●排版内容——重要的内容用字大一些。

●篇幅长短——用字大小与篇幅长短成反比。

2) 正文的字体与字号

我国目前印刷出版业中正文字体字号的常见用法,如表4.1.4所示。

表4.1.4 正文字体字号的常见用法

名称 正文字体 正文字号

图书 书宋(宋体) 五号(10.5p)、小五号(9p)

工具书 书宋(宋体) 小五号(9p)、六号(7.87p)

报纸 报宋 小五号(9p)、六号(7.87p)

公文 仿宋 三号(15.75p)、四号(13.75p)

期刊杂志 书宋、细等体 五号(10.5p)、小五号(9p)、六号(7.87p)

3) 标题排版中常用的字号与字体

版面标题字大小选择的主要依据是标题的级别层次、版面开本的大小、文章篇幅长短和出版物的类型及风格四个方面。

⑴图书标题的字体与字号

图书标题字大小主要根据标题级别来选择,常见的大字标题选择范围有

16开版面的大字标题可选用小初号(36p)、一号(27.5p)和二号字(211p);

32开版面的大字标题可选用二号字(21p)和三号字(15.8p);

64开版面的大字标题可选用三号字(15.8p)和四号字(14p)。

图书排版中,标题往往要分级处理,因此标题字一般要根据级别的划分来选择字号大小和字体变化。一级标题选用字号最大,而后依次递减排列,由大到小。

图书标题的字体一般不追求太多变化,多是采用黑体、标题宋体、仿宋体和楷体等基本字体,不同级数用不同字体。

⑵期刊杂志标题的字体与字号

期刊杂志非常重视标题的处理,把标题排版作为版面修饰的主要手段。标题的字体变化更为讲究,用于期刊杂志排版系统一般要配十几到几十种字体,才能满足标题用字的需要。

期刊杂志的标题无分级要求,字形普遍要比图书标题大,字体的选择多样,字形的变化修饰更为丰富。期刊杂志标题的排法要能够体现出版物特色,与文章内容栏目等内容风格相符。

⑶报纸标题的字体与字号

报纸标题的用字非常讲究,标题字大小要根据文章内容、版面位置、篇幅长短进行安排,字体上尽量追求多样化。编排报纸在考察选购字处理系统时,非常注重字体的品种数量,字体要配齐全,否则不能满足编排报纸的需要。

公文的标题用字主要有两部分,一是文头字,二是正文标题字。文头就是文件的名称,多用较大的标题字,如标宋体、大黑体、隶书、美黑体或者专门的手写体字;正文大标题多采用二号标题宋体或黑体,小标题采用三号黑体或标题宋体。公文用字比较严谨,字体变化不多,但需要注意的是,公文中的标题字不要用一般宋体,而应当使用标题宋体,如小标宋体,否则排出的版面不美观,标题不突出,显得“题压不住文”。

4) 正文排版中的行距

文字的行与行之间必须留出一定的间隔才方便阅读,这种行与行之间的空白间隔就叫“行距”。版面正文之间的行距应当选择适当。行距过大显得版面稀疏,行距过小则阅读困难。行距一般是根据正文字号来选定,可以得出如下的经验数据。

公文行距--正文字的23—1

图书行距--正文字的12—23

工具书、辞书行距--正文字的14—12

报纸行距--正文字的14—13

一般排版的行距参数都在此范围之内选择。

公文标题序号等级顺序是什么?

第一层为“一、二、三”。

第二层为”(一) (二) (三)“。

第三层为1、2、3。

第四层为(1)(2)(3)。

第五层为①②③。

常用公文格式:

公文一般由份号、密级和保密期限、紧急程度、发文机关标志、发文字号、签发人、标题、主送机关、正文、附件说明、发文机关署名、成文日期、印章、附注、附件、抄送机关、印发机关和印发日期、页码等组成。

(一)份号。公文印制份数公文序号的结构层次顺序及字号的顺序号。涉密公文应当标注份号。

(二)密级和保密期限。公文的秘密等级和保密的期限。涉密公文应当根据涉密程度分别标注“绝密”“机密”“秘密”和保密期限。

(三)紧急程度。公文送达和办理的时限要求。根据紧急程度,紧急公文应当分别标注“特急”“加急”,电报应当分别标注“特提”“特急”“加急”“平急”。

(四)发文机关标志。由发文机关全称或者规范化简称加“文件”二字组成,也可以使用发文机关全称或者规范化简称。联合行文时,发文机关标志可以并用联合发文机关名称,也可以单独用主办机关名称。

(五)发文字号。由发文机关代字、年份、发文顺序号组成。联合行文时,使用主办机关的发文字号。

(六)签发人。上行文应当标注签发人姓名。

(七)标题。由发文机关名称、事由和文种组成。

(八)主送机关。公文的主要受理机关,应当使用机关全称、规范化简称或者同类型机关统称。

(九)正文。公文的主体,用来表述公文的内容。

(十)附件说明。公文附件的顺序号和名称。

(十一)发文机关署名。署发文机关全称或者规范化简称。

(十二)成文日期。署会议通过或者发文机关负责人签发的日期。联合行文时,署最后签发机关负责人签发的日期。

(十三)印章。公文中有发文机关署名的,应当加盖发文机关印章,并与署名机关相符。有特定发文机关标志的普发性公文和电报可以不加盖印章。

(十四)附注。公文印发传达范围等需要说明的事项。

(十五)附件。公文正文的说明、补充或者参考资料。

(十六)抄送机关。除主送机关外需要执行或者知晓公文内容的其公文序号的结构层次顺序及字号他机关,应当使用机关全称、规范化简称或者同类型机关统称。

(十七)印发机关和印发日期。公文的送印机关和送印日期。

(十八)页码。公文页数顺序号。

公文如何用序号表示结构层次

公务文书是法定机关与组织在公务活动中,按照特定公文序号的结构层次顺序及字号的体式、经过一定的处理程序形成和使用的书面材料,又称公务文件。公文如何用序号表示结构层次?下面就一起来了解看看吧公文序号的结构层次顺序及字号

公文如何用序号表示结构层次 篇1

根据2000年国务院发布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及2012年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布的《党政机关公文格式》中的相关规定,公文写作中的结构层次序数依次以第一层“一、”,第二层“(一)”,第三层“1.”,第四层“(1)”来标注。其中“一、”被称为一级序号,“(一)”为二级序号,“1.”为三级序号,“(1)”为四级序号。其他的序号,如1)、a.、a)都不在正规公文中使用。若有更小的层次,可以用①、②、③来进行标注,但由于人文类文稿的写作一般不超过四个层次,所以这种标注方式并不常见,也未在国务院和党政机关公文格式要求中出现。

一级序号用:一、二、三、……不可写成:一. 二. 三. ……

二级序号用:(一)(二)(三)……不可写成:(一)、(二)、(三)、

三级序号用:1. 2. 3.…… 不可写成1、2、3、……

四级序号用:⑴ ⑵ ⑶ ……不可写成⑴、⑵、⑶、……

由于《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和《党政机关公文格式》中明确说明“文中结构层次序数依次可以用‘一、’‘(一)’‘1.’‘(1)’标注”,这意味着四个层次的序号不可跳跃使用。

正确写法

三、发展重点

优质食用农产品。全面推行食用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提升“米袋子”和“菜篮子”产品质量。大力发展……

错误写法1:无二级序号,直接使用三级序号

三、发展重点

1.重点产品。

(1)优质食用农产品。全面推行食用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提升“米袋子”和“菜篮子”产品质量。大力发展……

错误写法2:无二级序号和三级序号,直接使用四级序号

三、发展重点

(1)重点产品。

错误写法3:无一级序号,直接使用二级序号

(三)发展重点

1.重点产品。

申论作答时,一级序号占两个格子,其中“一”和“、”各占一个格子;二级序号“(一)”、三级序号“1.”和四级序号(1)只占一个格子。

另外,在申论作答中,常用到“第一”、“第二”来表述。一般来说,若作为序数词来使用时,后面使用顿号。

如:第一、加大宣传贯彻工作的力度;第二、开展群众谈心对话活动。

若当“首先”、“其次”之意使用,则“第一”、“第二”后加逗号,而非顿号。

如:申请奖金需要三个步骤:第一,提交申请;第二,上级审核;第三,公示。

但是在正规公文写作中,很少用到“第一”、“第二”,而是用“一是”、“二是”,后面无标点,直接写内容。

如:一是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二是完善监督管理机制。

虽然在申论答题中,对序号的规定并未如此严苛。但作为国家公务人员,尤其是致力于文职工作的考生,了解公文写作相关规定有利于写作能力的提高,更是为未来工作提前做好准备。

公文如何用序号表示结构层次 篇2

会议纪要的编号方法在有关公文规范中都有较明确的规定,但也不是绝对死板的。一般来说,纪要编号按年、类和顺序来编。

会议纪要是指用于记载、传达会议情况和议定事项的法定公文。它不同于会议记录,会议记录是一种客观的纪实材料,对企事业单位、机关团体都适用。会议纪要有以下几种类型:办公会议纪要、工作会议纪要、协调会议纪要、研讨会议纪要。

会议纪要的编号方法在有关公文规范中都有较明确的规定,但也不是绝对死板的。一般来说,纪要编号按年、类和顺序来编。例如,教委20xx年第5次召开了一个讨论如何提高教学质量的会议,会议纪要编号就可以是[20xx]教字第5号。另外,一个会议也可以写几个纪要。

除了专题会议讨论的问题比较单一以外,许多重要的会议都要讨论大致相关但又相对独立的几个问题。为了区别相对独立的`内容,让人看起来感觉问题更集中,更明确,会议纪要就需要将这些相对独立的问题分成多个内容来分别写。比如会议中有关如何组织群众参加锻炼的作为会议纪要第1号,有关如何做好锻炼的后勤保障的问题作为会议纪要第2号等等。这就是会议纪要中的第几号的意思。

会议纪要编写方法与原则:

编号的组成编号共由6位数组成:

如:A1001(M)。

第1位为大写英文字母代表部门编号;

第2位为数字代表部门下属课;(如无下属课则用“0”表示)。

第3-5位数字则为会议次数编号;

括号内第6位字母则表示会议周期,其中(M)表示月会议,(W)则表示周会议。

公文序号的结构层次顺序是什么?

第一层为“一、二、三”。

第二层为”(一) (二) (三)“。

第三层为1、2、3。

第四层为(1)(2)(3)。

第五层为①②③。

扩展资料:

注意事项

一、阿拉伯数字后面用黑圆点;

二、汉字数字后面用顿号;

三、“第一”“第二”“第三”后面用逗号;

四、带括号的序号和带圆圈的序号,后面不再加顿号、逗号之类。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序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