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薯是什么?是红薯吗?!

木薯是一种多年生亚灌木木薯是什么,又叫做树薯、木番薯,地下部结薯,为世界三大薯类(马铃薯、甘薯、木薯)之一。

木薯木薯是什么

红薯,又称甘薯、番薯、山芋。由于 地区不同,人们对它木薯是什么的称呼也不同,山东人称其为地瓜,四川人称其为红苕,北京人称其为白薯,福建人称其为红薯。

红薯:

拓展资料:

木薯(学名:Manihot esculenta Crantz),直立灌木,高1.5-3米;块根圆柱状。叶纸质,轮廓近圆形,掌状深裂几达基部,裂片3-7片,倒披针形至狭椭圆形,顶端渐尖;叶柄长8-22厘米,稍盾状着生,具不明显细棱;托叶三角状披针形,全缘或具1-2条刚毛状细裂。

圆锥花序顶生或腋生,苞片条状披针形;花萼带紫红色且有白粉霜;雄花:花萼长约7毫米,裂片长卵形,近等大,内面被毛;雄蕊长6-7毫米,花药顶部被白色短毛;雌花:花萼长约10毫米,裂片长圆状披针形,柱头外弯,摺扇状。

蒴果椭圆状,表面粗糙,具6条狭而波状纵翅;种子长约1厘米,多少具三棱,种皮硬壳质,具斑纹,光滑。花期9-11月。

原产巴西,现全世界热带地区广泛栽培。中国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广西、贵州及云南等省区有栽培,偶有逸为野生。木薯木薯是什么的块根富含淀粉,是工业淀粉原料之一。

因块根含氰酸毒素,需经漂浸处理后方可食用。木薯在中国栽培已有百余年,通常以枝、叶淡绿色或紫红色两大品系,前者毒性较低。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木薯

红薯(英文: sweet potato),学名:番薯(Ipomoea batatas (L.) Lam.)又名山芋、红芋、甘薯、番薯、番芋、地瓜(北方)、红苕(多地方言)、线苕、白薯、金薯、甜薯、朱薯、枕薯、番葛、白芋、茴芋地瓜、红皮番薯、山药(方言)、萌番薯等。

红薯属管状花目,旋花科一年生草本植物,轿敬长2米以上,平卧地面斜上,叶片通常为宽卵形,长4-13厘米,宽3-13厘米,花冠粉红色、白色、淡紫色或紫色,钟状或汪帆闷漏斗状,长3-4厘米,蒴果卵形或扁圆形,有假隔膜,分为4室,具地下块根,块根纺锤形,外皮土黄色或紫红色。

红薯富含蛋白质、淀粉、果胶、纤维素、氨基困弯酸、维生素及多种矿物质,有“长寿食品”之誉。含糖量达到15%-20%。有抗癌、保护心脏、预防肺气肿、糖尿病、减肥等功效。

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记有“甘薯补虚,健脾开胃,强肾阴”,并说海中之人食之长寿。中医视红薯为良药。

木薯是什么-木薯是什么植物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红薯

木薯是什么

木薯又叫做树葛,是一种大戟科木薯是什么的直立灌木,其根茎呈现圆柱状,花期在每年木薯是什么的九月份,花色为紫红色,种植木薯可以选择土层深厚、排水透气的腐殖土,并为其每隔一周喷洒一次叶面肥,让木薯可以生长的更加旺盛。

木薯品种介绍

1、木薯

木薯是大戟科的直立灌木,又叫做树葛,在每年的九月份到十一月份进入花期,花开颜色为紫红色。念姿木薯可以适应恶劣的生长环境,抗旱性较强,但是冬季木薯容易冻伤而死亡,此时要对其采取保暖措施。

2、土壤选择

木薯的根系较为发达,适宜生长在土层深厚、排水性良好的土壤中,栽种木薯可以使用营仔团绝养丰富的偏碱性土壤,并且要每隔两月为木薯疏松一次土壤,避免土壤过于板结,导致植株根部无法正常生长。

3、补充养分

木薯对养分的需求较大,在壮苗期需要向根部附近的土壤施入尿素、碳铵等有机或丛肥,也要向叶片喷洒液态肥,让幼苗生长的健壮,在木薯结果期,可以为其提供富含磷、钾元素的混合肥,让植株结出更多的果实。

木薯是什么东西

木薯是大戟科木薯属,为世界三大薯类作物(木薯、甘薯、马铃薯)之一,是热带稿消亚热带地区的发展中国家重要的粮食作物,在中国是重要的饲料和工业原料作物。

又称南洋薯、木番薯、树薯。原产自巴西,因其耐旱抗贫瘠,现全世界热带地区广泛栽培。中国于19世纪20年代引种栽培,现以广东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栽培面积最大。

木薯的吃法

在中国主要用作饲料和提取淀粉。木薯淀粉可制酒精、果糖、葡萄糖、麦芽糖、味精、啤酒、面包、饼干、虾片、粉丝、酱料以及塑料纤维、塑料薄膜、树脂、涂料、胶粘剂等化工产品。

世界不同地区食用木薯的方式宽滚各有不同:比如非洲的土著人将鲜木薯捣碎,采用发酵工艺将其制成木薯酒饮品;东南亚国家将整根鲜木薯发酵,切成小段后用香蕉叶包裹键巧知作为零食;印度尼西亚以木薯糕点为主;巴西人用木薯粉与面粉、糯米粉等混合,做成烘焙食品。

木薯是什么植物

木薯又称南洋薯、木番薯、树薯,是大戟科植物的轮悔块根。主要分布于热带地区。 是灌木状多年生作物。茎直立,木质,高2-5m,单叶互生掌状深裂,纸质,披针形。单性花,圆锥花序,顶生,雌雄同序。木薯于十九世纪二十年代引入中国,首先在广东省高州一带栽培,随后引入海南岛,现已广泛分布于华扰桐和南地区,以广西、广东和海南栽培最多,福建、云南、江西、四川和贵州等省的南部地缓盯区亦有引种试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