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化力和极化率有什么区别????
极化力和极化作用没有区别,都是指某种离子使异号离子极化(即变形)的能力。
极化力/极化作用的大小:
1、电荷:阳离子电荷越高,极圆盯化力越强。
2、半径:阳离子外壳相似电荷相等时,半径小,极化力强。
3、离子构型(阳离子):18e-,2e-,18+2e- 9~17e- 8e-
4、电荷高的复杂阴离子也具有一定极化作用
5、18与(18+2)电子构型的正离子容易变形,容易引起相互极化和附加极化作用;
6、在周期系的同族中,自上而下,18电子构型的离子附加极化作用递增,加强了这种离子同负离子的总极化作用;
7、在具有18或(18+2)电子构型的正离子化合物中改腔祥,负离子的变形性越大,附加极化作用越强。
扩展资料
极化作用规律
1、电荷:阳离子电荷越高,极化力越强。
2、半径:阳离子外壳相似电荷相等时,半径小,极化力强。如Li+Na+。
3、离子构型(阳离子):18e-,2e-,18+2e-,(Ag+、Li+、Pb2+等)9~17e-(Fe2+、Ni2+、Cr3+)8e-(Na+、Mg2+等) 。
4、电荷高的复杂阴离子也具有一定极化作用,如SO42-、PO43-等。
相互极化作用的一些规律:
1、18与(18+2)电子构型的正离子容易变形,容易引起相互极化和附加极化作用;
2、在周期系的同族中,自上而下,18电子构型的离核搏子附加极化作用递增,加强了这种离子同负离子的总极化作用;
3、在具有18或(18+2)电子构型的正离子化合物中,负离子的变形性越大,附加极化作用越强。
总之,正离子所含有的d电子数越多,电子层数越多,这种附加极化作用一般也越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离子极化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极化作用
极化力和极化率有什么区别?
极化力是指离迟戚子对另外的离子或分子的极化能力;离子极化理论认为, 当正离子和负离子相互结合形成离子晶体时,如果相互间无极化作用,则形成 的化学键应是纯粹的离子键。但实际上正、负离子之间将发生程度不同的相互 极化作用,这种相互极化作用将导致电子云发生变形,即负离子的电子云向正 离子方向移动,同时正离子的电子云向负离子方向移动,也就是说正、负离子 的电子云发生了重叠。相互极化作码备陵用越强
离子的极化(Ionic polarization)由法扬斯(Fajans)首先提出。离子极化指的是在离子化合物中,正、负离子的电子云分布在对方离子的电场作用滚册下,发生变形的现象。离子极化能对金属化合物性质产生影响。
分子的极化率的详细解释是什么?
分子极化率(molecular
polarizability)描
述电介质极化特性什么叫极化率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微观搏滚参数什么叫极化率与哪些因素有关,简称极化率。无论哪一
种电介质,其组成的分子在外电场作用下会出现感应
偶极矩。一般,分子的感应偶极矩产与作用于它的有
效电场强度Ei成正比,即-
一声一aE、
比例常数“称为分子极化率,单位是F·m“。
对应于电子位移极化、原子(离子)位移极化和转
向极化的极化率分别为电子极化率、原子(离子)极化
率和转向极化率。电子极化率仇的大小与原子或离子
的半径有关,喊派而与温度无关。离子极化率aa与离子间的
距离有关,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大,但增加很小。转向极
化率内与温度的关系密切,当场强不高而温度又不太
低时,即分子热运动的无序化作用占优势的情况下,转
向极化率随着温度上升而减小。
电介质总的极化基渗余率等于各种极化率之和
。且p
对于非极性电介质,
一a。+吼+气
“一“·+叭;对于极性电介质,。
久+aa+鞠;对于离子晶体介质,a一吼+aa
分子极化率与什么有关?,它的大小影响分子的什么性质?
与分子体积有关(体积大,变形性前绝大,极化率大),码闹影慧模姿响熔沸点高低;
极化率:H2
评论
加载更多
请问什么是极化率?有标准可以查询吗?
在极化曲线上,电位对于电流密度的导数dφ阳/di阳和dφ阴/di阴分别称为阳极和阴极在该电流密度时的极化率(polarizability),符号为α,它们分别等于通过极化曲线上对应于该电流密度的点的切线的斜率。没有标准可以查询。
对于非极性分子,若极化率α越大,则在外电场诱导出的偶极矩越大。极性分子具有永久偶极矩,它的极化率为原子极化、电子极化与定向极化的总和。
扩展资料
非矿化岩石的极化率很小(1%~2%,少数3%~4%),而矿化岩石和矿石的极化率,随电子导电伏颂矿物含量的增多(或结构)而变大,可达 n%~n·10%。二次场的衰减特征与极化体的成分(包括含量)、结构相关。
在电磁学里,电介质因响应外电场的施加而极化的程度,可以用电极化率来衡量。电极化率又可以用缺缺郑来计算物质的电容率。因此,电极化率会影响这物质内各扮源种其它可能发生的现象,像电容器的电容、光波传播于媒质内部的光速等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电极化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极化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