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炎简介
司马炎,即晋武帝。字安世,河内温县人,晋朝开国皇帝。晋宣帝司马懿之孙、晋景帝司马师之侄、晋文帝司马昭嫡长子、晋元帝司马睿从父。
司马炎为曹魏权臣司马昭司马炎简介的长子,曾出任中抚军,司马昭却有意让幼子司马攸继承王位,但在众臣的反对之下,司马炎于咸熙二年被封为晋王太子。
同年八月,司马昭因中风猝死,享年55岁。司马炎继承父亲的相国职位和晋王爵位。咸熙二年十二月丙寅(266年2月8日),司马炎逼迫魏元帝曹奂禅让,即位为帝,定国号晋,改元泰始。太熙元年病逝,谥号武皇帝,庙号世祖,史称晋武帝。葬峻阳陵。
扩展资料:
司马炎于公元265年,登上帝位,国号大晋,史称为西晋。改元为泰始,晋王司马炎成司马炎简介了晋武帝。为司马炎简介了尽早地使国家从动乱不安的环境中摆脱出来,为统一奠定牢固的基础,无为与宽松政策成了西晋之初的立国精神。这种立国精神在国家的各种领域中充分地体现出来。
公元268年,司马炎在诏书中明确指出:“为永葆司马炎简介我大晋的江山,现以无为之法作为统领万国的核心。”同年,又向郡国颁下五条诏书:一曰正身,二曰勤百姓,三曰抚孤寡,四曰敦本息末,五曰去人事。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司马炎
晋武帝司马炎简介 司马炎是谁的儿子
公元265年到公元316年,短短的几十年间,一个叫司马氏的家族崛起,并且以其强大的军事力量统一了当时还处于分裂之中的中国。这是一个中国历史上奇妙的时代,一个逆流而上却又承前启后的时代,它是华丽乐章的诡异,它为后世铺好通往繁华的大路;它也是中国历史上政权更迭最频繁的时期,因为政权的更迭,文化上百花齐放,建安风骨昙花一现,西晋开始玄学兴盛。但西晋王朝又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被外族消灭的王朝,西晋给后人留下许多遗憾的美丽。
西晋开国皇帝 司马炎 简介
司马炎 (236年——290年5月16日),字安世,河内温县(今河南省温县)人,晋朝开国皇帝。司马懿之孙,司马昭嫡长子,晋元帝司马睿从父。265——290年在位,谥号武皇帝,庙号世祖,史称晋武帝。 司马炎 为曹魏权臣司马昭的长子,曾出任中抚军,司马昭却有意让幼子司马攸继承王位,但在众臣的反对之下, 司马炎 于咸熙二年(265年)被封为晋王太子。同年八月,司马昭因中风猝死,享年55岁。 司马炎 继承父亲的相国职位和晋王爵位。咸熙二年十二月丙寅(266年2月8日), 司马炎 逼迫魏元帝曹奂禅让,即位为帝,定国号晋,改元泰始。
司马炎 是一个饱受争议的皇帝,《晋书》曾评价说:“帝宇量弘厚,造次必于仁恕;容纳谠正,未尝失色于人;明达善谋,能断大事,故得抚宁万国,绥静四方。承魏氏奢侈革弊之后,百姓思古之遗风,乃厉以恭俭,敦以寡欲。”而又有点文人点评他时,说他执政热衷于安逸享乐,以致荒淫无度,最后使得国家走向衰落。的确, 司马炎 作为一个帝王他有荒淫无度之处,在人品上有问题,但是但从为政的角度讲,他又是一个好皇帝,他的治国才智相对曹操、司马懿并无不及之处。
司马炎 建国后的文治和武功
三国争锋多年,全国经济根本没有进入过休养期,三国都因为战争而推行屯田制,一切经济发展都是为了军事而服务, 司马炎 的天下是真的为了经济而进行生产 司马炎 简介 司马炎 他是谁的儿子最后怎么死的 司马炎 简介 司马炎 他是谁的儿子最后怎么死的。 司马炎 被称为武帝是因为平定了东吴。 司马炎 代魏之后,雄心勃勃,“密有灭吴之计”,准备出兵灭吴,统一全国。但是关于是否要夺取全国, 司马炎 政权内部意见不合。两派意见,针锋相对, 司马炎 站在主战派一边。由于 司马炎 准备充分,时机恰当,战略正确,前后仅用了四个多月,便夺取了灭吴战争的全部胜利。从此,东吴的全部郡、州、县,正式并入晋国版图。咸宁六年(280年),三国鼎立的局面完全结束了。晋武帝 司马炎 终于统一了全国,结束了长达近百年的分裂局面。
古人也认为武功高于文治,有人把 司马炎 比作汉文帝,这是因为 司马炎 的文治水平很高 司马炎 为恢复人口,下令十七岁的女孩一定要出嫁,否则由官府代找婆家。招揽到中原的蜀人由国家供给口粮两年,免除徭役二十年年。灭吴后又规定吴国将吏北来者免徭役十年,百工和百姓免徭役二十年年。可以想象下,三国末期可统计人口有一千六百万,常年战争并没有让三国人口高速恢复。 司马炎 统一全国时是一千六百万,太康三年时可计算人口为二千四百多万,《晋书·食货志》:是时天下无事,赋税均平,人咸安其业而乐其事。正是说明了政令推行效果很好。
全国统一后,西晋政治上趋于安定,但由于多年战争的创伤,老百姓生活依然很艰苦。特别是皇室和权贵们无限制地霸占土地,更加重了农民的苦难。据说,长安东南的蓝田县,有一个很不起眼的“杂牌将军”庞宗,就占良田几百顷,其他达官贵人就更不必说了。农民没有土地,豪门世族利用占据的田地肆意盘剥农民。西晋初年,晋武帝把解决土地问题作为发展经济的重要内容之一。为此,他制定了“户调式”的经济制度。
司马炎 把屯田制改成占田制,给予士族发展庄园经济更多优惠,同时百姓也在屯田制压迫下得到缓解,尽管赋税更高,农民好歹有了自己田地,这大大鼓励了百姓进行生产,是 司马炎 时代经济迅速恢复的主要原因之一。
司马炎 笼络民心和士族支持方面做得很好,他对蜀地和江南的宽容政策得到了相应支持,他自认为可放心罢免州兵的原因也是当下局势过于乐观 司马炎 简介 司马炎 他是谁的儿子最后怎么死的故事。 司马炎 发展后宫其中一个原因是满足 *** ,为此饱受后人批评。 司马炎 有出于政治考虑,他的要求是二千石以上官吏的女儿入宫选拔,目的是为了加固王权与士族的关系,面对各大家族激烈争斗, 司马炎 此举可谓无可厚非
除此之外,晋武帝还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弘扬民族文化,为中华民族古代灿烂的文化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当时,盛行着一种被后人称颂的“太康文学”,其代表人物有一左(左思)、二陆(陆机、陆云兄弟)、二潘(潘岳、潘尼叔侄)、三张(张载、张协、张亢兄弟)。西晋初年,是人才辈出的时代,也是文学异常繁荣的年代。
综观, 司马炎 前期能厉行节俭,虚心纳谏,用人唯贤,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而后期则热衷于安逸享乐,以致荒淫无度,君臣赛富。公元290年(太熙元年), 司马炎 因病驾崩,享年55岁,葬于峻阳陵。
司马炎生平简介及历史评价
晋武帝司马炎(公元236~公元290)字安世,河内郡温县人(现河南温县)司马炎在位20多年。他曾为经济、文化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但是,受时代的影响,他在政治制度上基本上沿用了汉代以来的分封制,严重地削弱了中央集权的巩固。
再加上他晚年生活奢侈腐化,公开卖官,宫中姬妾近万人,上行下效,各级官吏不理政事,斗富成风,奢侈之风盛行,加速了西晋王朝的灭亡。
晋武帝去世不久,西晋王朝就发生了“八王之乱”,这场战乱长达16年,加上天灾不断,瘟疫流行,广大劳动人民又开始大批死亡或流离失所,“太康繁荣”的盛景很快失去了昔日的光彩。
司马炎前期能厉行节俭司马炎简介,虚心纳谏,用人唯贤,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而后期则热衷于安逸享乐,以致荒淫无度,君臣赛富。前明后暗是对晋武帝最公正的评价。
司马炎建立晋朝后,一方面继续执行和平国策,一方面休养生息,推行仁义的《泰始律》爱护百姓,扩大生产。他下诏在全国释放奴婢,并组织起来代替士兵军屯,增强了国力。
在曹魏奢靡腐败的基础上,司马师治理了军队的贪腐,晋武帝要求百官廉洁,并且采纳了尚书胡威要求严管三品官员的建议。晋武帝推崇节俭,史称:“承魏氏奢侈刻弊之后,百姓思古之遗风”,提倡恭俭,他的廉洁也得到包括唐太宗等古代政治家的赞许。
陆云在给吴王的上书中司马炎简介,也提到晋武帝即位二十六年,没有再修建宫殿,多次下诏严格禁止奢靡,陆云批评在晋惠帝时期蔓延的腐化作风。
晋武帝对百姓是仁慈的,在国家统一后,他继承了司马昭优待蜀国君臣百姓的政策,也优待吴国君臣,并且提出对江东百姓免除二十年的赋役,得到百姓的拥护。
司马氏仅仅五个宗室南渡能建立东晋,与江东百姓感激晋武帝有重要关系。唐太宗说他:“制奢俗以变俭约,止浇风而反淳朴。”
司马炎简介 司马炎个人简介
1、司马炎(236年—290年5月16日)司马炎简介,字安世司马炎简介,河内郡温县(今河南温县)人。 晋朝开国皇帝(265年—290年在位)司马炎简介, 晋宣帝司马懿之孙、晋景帝司马师之侄、晋文帝司马昭嫡长子司马炎简介, 晋元帝司马睿从父司马炎简介,母为文明皇后王元姬。
2、初以父勋,封北平亭侯。迎立常道乡公曹奂,迁中抚军,进封新昌乡侯,拜为抚军大将军、晋国世子。咸熙二年(265年),拜为相国,袭封晋王。逼迫魏元帝曹奂禅位,建立晋朝,建都洛阳,年号泰始。 革新政治,振兴经济,厉行节俭,推行法治, 颁行户调式(包括占田制、户调制和品官占田荫客制),人口增殖, 整个社会呈现繁荣景象,史称“太康之治”。咸宁五年(279年),命令杜预、王濬发动“晋灭吴之战”,实现全国统一。此后,骄奢淫逸,怠惰政事,分封诸王, 为八王之乱埋下隐患。
3、太熙元年(290年5月16日),病逝,时年五十五岁,谥号武皇帝,庙号世祖,葬于峻阳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