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主要是指欧美发达国家的民族中心主义

欧洲中心主义和美国实行的文化霸权主义主要是指欧美发达国家的民族中心主义。民族中心主义是一种认为自己文化优于他文化的信条。广义上说就是轻视其他群体的成员。其实,每一种文化都具有其独创性和充分的价值,每一种文化都是一个不可重复的独立的体系。欧洲中心主义又称西方中心主义,是一种从欧洲的角度来看整个世界的一个隐含的信念,自觉或下意识感觉到欧洲对于世界的优越感。欧洲中心论者认为欧洲的文明是世界。文化霸权是指采用各种文化工具,如文化理论、文化产品、文化资源、文化人才等对社会思想意识进行支配以期达到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诸方面占主导地位的效果。

ethnocentrism名词解释

您好,非常高兴回答您的问题

名词意思是"民族中心主义;种族中心主义;民族优越感"

谢谢

民族中心主义与爱国主义的区别

一般说来,爱国主义是指对自己所归属的那个广义民族和那片国土的热爱及眷念,对自己所属文化及基本价值观的认同.而民族主义则是指对一个民族的自我意识与民族认同感、自豪感、优越感.爱国主义是国家意识的最高体现,民族主义则是民族意识的最高体现.

什么是民族中心主义

民 族中心主义是一种认为自己文化优于他文化如何解释民族中心主义的信条。广义上说就是轻视其他群体的成员。

美国社会学家孙墨楠给它下的定义是如何解释民族中心主义,“以其个人所属群体为一切事物的中心为出发点来看待事物,对其他所有群体则按照自己的标准把它们分成等 级……每个群体都认为只有自己的社会习俗是恰当的,看到别的群体有不同的社会习俗,就会嘲笑。”总之,它是一种主观主义的态度,偏爱本群体的生活方式,以自己的生活方式为标准,用否定的态度,否定或贬低其他民 族群体的生活方式和文化成就。所有文化及其成员都有一定程度上的民 族中心主义,人类学被认为是一门民 族中心主义最少的社会科学。

博厄斯认为,对民 族和国家来说,民 族情感是一种纽带。这种纽带通过扩展个人活动领域,使权力有可能加强,并通过设立明确的理想来扩大合作的群众数量。这种情感有积极性和创造性的一面。但是,这种情感无论在各处都表现出对外有一种攻击性的偏执,极其强调和注重自身的价值和利益。由此,民 族中心主义产生。也就是说,对它族的歧视没有任何理性原因,只是一种情感,赞扬本族的优越,以激起成员的团结。这种情感如果过度,就可能引起群体间的冲突。

其实,每一种文化都具有其独创性和充分的价值,每一种文化都是一个不可重复的独立的体系。一切文化价值都是相对的,各民族文化在价值上是相等的。民 族中心主义是一种应该摒弃的思想观念。

参考文献:《当代西方文化研究新词典》

不管蹲着还是坐着,能拉出来就是好屎。

上周,一篇叫做

《中国蹲厕的灵感,解决美国人拉屎问题,

顺便让他们赚了几个亿》

的文章刷爆了朋友圈,

顺便,

也把“蹲厕”这个话题再次推上风口浪尖。

说起蹲厕的历史,那可谓跟我们大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一样久远。

据考古发现,

我国最早的厕所出现在约五千年前

西安半坡村氏族部落的遗址里。

灿烂辉煌的敦煌壁画里,

古代的厕所往往是一个设于房舍外的土坑,由于过去流行用茅草遮蔽,

故也称“茅坑”或“茅厕”。

在古代中国农业社会中,

公用蹲厕满足了大家的生理需求,

收集到的排泄物还为农耕提供了肥料。

千百年过去,

一直到改革开放前期,抽水马桶还未大量涌入中国之前,

国内地区也广泛使用蹲厕。

然而,

就是这么一项,

和中华文明拥有同样悠久历史的发明,

如今却常被拿来与“晚辈”马桶作比较,

还动不动就遭到各种吐槽!

2014年,

台湾小生柯震东因吸毒被关看守所。

活了23年没用过蹲式马桶,

被关第四天实在忍不住,

终于第一次使用“蹲式马桶”,

后来,

他认为这是“平生最大逆境”。

去年年初“被爆发”的“中国厕所革命”,

也是一个好的例证。

英国《每日电讯报》

上个月,

如何解释民族中心主义-如何解释民族中心主义的内容

澳大利亚税务局为适应不同国籍员工的需求,

决定在税务局安装蹲厕,

不料竟引起轩然大波。

澳大利亚单一民族党领韩森强烈抨击这一决定,

还在Facebook上发布视频表达愤怒。

在视频里,

她极为讽刺地蹲下来,

一张黑人问号脸表示,

为啥要用这个姿势大便。

这些吐槽、抱怨,

也正是根植在文化里的冲突。

跨文化交际领域有个词,

叫做“民族中心主义”。

百度给出的解释通俗而直接:

民族中心主义(ethnocentrism)

是一种认为自己文化优于他文化的信条。

广义上说就是轻视其他群体的成员。

细想来,

那些无端吐槽蹲厕的人,

或许真有沾染“民族中心主义”的嫌疑。

相比尖锐又无用的吐槽,

对于蹲厕or坐厕所引发的文化差异,

也有人给出了温暖答案。

美国新闻网Breitbart 年初报道,

为解决由于难民涌入而引发的“厕所文化冲突”,

德国正在开发可移动的“多元文化马桶”,

该马桶可坐可蹲,

以解决难民蹲在马桶上,

导致马桶损坏的问题。

如果抛开那些偏见,蹲着如厕,

不仅是许多人的习惯,

也是一件有益处的事情。

澳大利亚詹姆士库克大学的妇科泌尿学专家Ajay Rane教授,

曾写过一篇关于如厕姿势的博士论文,

他表示,

蹲厕确实是符合人类自然生理的如厕姿势,

也更加利于排便。

甚至还有狂热发烧友,专门做了一个网站,

研究到底为什么要用蹲厕。

蹲,还是坐?这是一个姿势问题,

也是一个文化冲突问题。

也不是互相指责,

而是,换个对方的姿势,

深呼吸,再体验一次。

▲ 图片均来自网络